本篇文章2425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萧艺照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张鲁静)9月21日下午,2015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举行了五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一带一路合作:新活力、新增长、互联互通建设:新需求、新愿景、中国与全球经济:新常态、新机遇、媒体创新与整合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全球媒体交流与合作:新举措、新方式。

在第三届“中国与全球经济:新常态与新机遇”分论坛上,主持人与对话嘉宾进行了风趣的交谈,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经济周刊》社长兼总编辑纪在论坛开始时指出,他希望与会嘉宾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而不是发表演讲,甚至阅读文稿。这个提议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六位嘉宾围绕主持人主编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萧艺照片

主持人:“新常态”这个词在中国广为人知。你们国家的人不了解新常态。你如何看待新常态?

日本经济新闻社执行董事武家伦说,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中国人口问题密切相关。2012年,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召开会议时,它说中国正处于刘易斯转折点,但我认为中国在2008年超过了刘易斯转折点。此后,中国将此前约10%的增长率调整至约7%,中国经济将继续中高速运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比日本晚了20多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可能会降至6%或5%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的30%是由中国贡献的。如果你不了解中国经济,你就无法了解全球经济。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韩国《韩国日报》总编辑宋希勇表示,韩国此前实现了10%的经济增长,但最近韩国仅保持了2%和3%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和新阶段,根据韩国的经验,这是非常正常的。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中国经济将进入更高质量的增长,中国周围的所有国家都应该以一种欢迎的态度来面对它。

《广西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叶说,他对新常态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高速到中速的增长方式转变,二是从资源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型增长方式,依靠体制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萧艺照片

主持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降是一个重要特征。从高速到中速,中国的新常态会给你的国家带来什么机遇?

《巴西经济日报》执行编辑克劳迪奥·康塞奇科(Claudio Conceico)表示,对巴西来说,中国和巴西的关系一直很稳定,很难说我们将面临什么挑战,因为我们都是盟友。在中国经济放缓但增长更可持续的模式下,中国可能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西期间签署了许多协议。我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在许多领域加强合作,尤其是在物流方面。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韩国《朝鲜日报》总编辑宋希勇表示,随着中国进入新常态,中韩两国将在法律等服务领域开展更多交流,双方的相互依赖也会增加。

新加坡报业控股中国传媒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康伟表示,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提议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对整个世界有利。

法国《人道主义报》的负责人帕特里克·勒贾里克(Patrick Le Jalik)表示,中国可以在许多领域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比如能源、航空等行业。

《广西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广西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叶说,广西是通往东盟的国际门户,也是通往的新门户。他在与东盟的合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久前,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刚刚在广西闭幕。

因为很想知道日本媒体的看法,总编辑纪特地请日本经济新闻社执行董事武家伦作最后发言。

茶胶表示,新常态对中国来说是正常的,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这对日本来说也意味着机遇。日本在过去的快速经济增长中也有许多环境问题,但日本企业在其中找到了许多商机。日本企业抓住了机遇,为世界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中国企业也可以抓住这些机会。此外,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非常低,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日本的影响很小。与马来西亚和其他非常依赖中国经济的国家不同,中国出口的减少将对这些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萧艺照片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在座的都是媒体领导。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然而,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经常批评中国的经济,比如中国的硬着陆。你的媒体报道过这个吗?为什么这些媒体要贬低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这里的媒体如何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尽我们的社会责任?

茶胶说他为日本经济新闻社工作,他的报纸没有批评中国。然而,当写一份报纸时,例如,当写中国经济放缓时,有些人会认为这对中国经济不利,但我们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正面报道。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但是有些人只会通过看标题来判断。对世界来说,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将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问题。如果中国经济不好,世界将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所有媒体同仁都预计中国经济将软着陆。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巴西经济杂志的执行主编克劳迪奥·康塞奇奥说,他也在巴西经济研究所工作。他们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情况的部门。对他们来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是一个坏现象。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适时的变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服务业的质量会更好。然而,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太多,它肯定会影响全球经济。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不会发生。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韩国《韩国日报》总编辑宋希勇表示,韩国在中国也经历了目前的阶段。他个人认为,经济增长应该依靠私营企业的力量和创造力。

新加坡报业控股中国传媒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康伟表示,一些恶语相向的报道可能是为了迎合一些国内读者的考虑。中国能做的就是讲好自己的故事,实现双赢和互利共赢。

《法国人道主义报》的负责人帕特里克·勒贾里克(Patrick Le Jalik)表示,可能是因为全球大规模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的国债和紧缩政策阻止了我们刺激内需。多年来,西方媒体一直习惯于说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源泉。现在人们把目光转向中国,这不是一件坏事。然而,一些欧洲媒体也将介入这场经济战争,试图寻找他们的利益。我们能做的是给读者一个客观的视角。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在本次论坛结束时,总编辑季总结说:中国新常态是一个新的全球机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子论坛侧记——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纪“三问”对话

地址:http://www.rm19.com/xbjj/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