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9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上海4月16日电(记者潘庆·徐小庆)“我原以为COVID-19的肺炎疫情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冲击,但没想到最近销量逆势大幅上升。目前,员工们已经开始加班以赶订单。”在谈到复工时,台湾公司乔杉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开甚至称之为“意外事故”。
乔杉健康科技集团成立于1975年,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健身器材制造商,也是国内外多家知名健身俱乐部的指定供应商。位于上海嘉定工业区的乔杉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是集团在mainland China的生产基地之一,90%的订单来自海外。
疫情不期而至,乔杉上海公司推迟了春节假期后的复工,并于2月12日开始逐步复工。
作为一家上海公司的“家庭成员”,李永珍不可避免地担心公司的前景:一方面,疫情的蔓延和海外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关闭导致公司商业高端产品的海外订单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生产能力放缓,企业库存大幅下降。
你想尽全力恢复生产,还是减少生产,甚至停止生产?进退两难之际,一条消息引起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海外疫情的蔓延迫使许多健身爱好者呆在家里,该公司生产的两台家用电动跑步机在美国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上的销量在两周内增长了四倍。
这让嗅觉敏锐的乔杉上海公司找到了一条“自救”之路。公司迅速调整了战略,生产线产能从商用转移到家用,同时R&D中心尽一切努力开发新产品和新内容。
“转变”的效果立竿见影。最近,公司的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卖得很好,单日销售额甚至远远超过了“黑色星期五”等大规模促销活动的水平。
"全年的工作计划已经满了."R&D中心的总工程师林志燕(音译)表示,该中心正专注于录制个人教练和其他视频节目,以及可穿戴设备运动传感器组件的开发。目前,“乔杉”自主开发的集社交、健身、商场功能于一体的手机软件已经进入内部测试阶段,未来将陆续推出一些配套的健身器材和可穿戴设备。
李永开透露,在嘉定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乔杉上海公司已基本“恢复了所有员工的工作”。嘉定工业区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公司的生产和对外贸易提供了许多便利。“依靠产能恢复和新产品研发创新,公司的业绩有望在下半年实现‘恢复’。”李永开说。
乔杉复工的故事无疑是一个缩影——在上海,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正面临疫情的挑战,在“危机”中寻找“机遇”,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来求得生存。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台湾企业在上海的整体返岗率和员工到达率分别达到了92.7%和89%。其中,制造企业已基本复工,生产服务企业和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分别达到90%和70%。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台企“乔山”复工故事:“危”中寻“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