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9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刘伟杰

今年第一季度是实体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压力期,金融反周期调控大大加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明显增加。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第一季度贷款增加7.1万亿元,为本季度最高水平,更多中长期贷款流向制造业,以引起关注。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为2011年4月以来最高;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402亿元,同比增长39.2%。此外,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695亿元,同比增长956亿元。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一季度,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加强,各行业信贷规模扩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信贷和融资能够提前加速经济复苏,并能够为企业部门未来投资和采购行为的复苏提供支撑。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陶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在陶晋看来,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它影响着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增强,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较低的利率将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这进一步反映了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未来的增长前景。此外,一些制造企业可能使用中长期贷款来替代短期贷款偿还,这可能对未来债务和投资前景产生边际影响。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在疫情形势下,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协调产业链发展和稳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葛守敬告诉《证券日报》,中国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消费市场,这支持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根据央行一季度发布的数据,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增加。这一指标表明,央行在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制造业方面是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制造业中最有能力吸收信贷的企业,一季度高新技术信贷增长表现也是乐观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潘和林认为,高科技企业有能力抵御周期,包括在抵御流行病等公共事件时表现出很强的应变能力。因此,信贷资金更愿意流向高科技,他们乐于看到这一结果,这表明央行前一段时间的一些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此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必须注入科技力量,加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这就要求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编辑孙倩)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4.15万亿元 增速创2011年4月份以来新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