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7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吴晓彤

6月13日,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成立一年。在这一改革试验领域,一年之内,“登记制度”被打破,中国的登记制度被探索以引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浪潮;突破上市门槛的限制,为技术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为制度播下了沃土,为滴灌硬技术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一批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新跑道”,立足于“科技创新”的定位,实现了新的突破,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阈值突破

多次“第一次”着陆

据Flush ifind统计,截至6月12日,科创董事会已有110家上市公司,初始募集资金总额为1273.92亿元,总市值为1.72万亿元。

每笔融资背后都是科技创新单元的转型。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的“5+2”上市标准引入了多项指标,放开了利润门槛。上市门槛的突破已经变成了许多“第一”:泽京药业、第一红筹公司、华润微型、第一双股权结构等等。此外,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连续成为第二名和第三名。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科技局鼓励和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一批“硬技术”项目实现了技术和资本的深度融合,引导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最近,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严庆民公开表示。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作为第一家期权亏损上市的上市公司,上海硅业股份简称后的“u”(代表无利可图)成为科技股突破的一个微妙而生动的诠释。

“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初,与其他委员会相比,在制定规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允许无利可图的企业上市将直接惠及上海的硅产业。作为一个拥有大量资产的高科技企业,它需要一个实现利润的过程。过去,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不得不走资本市场之路,许多公司会选择海外路线。不过,科技股发行制度的突破,让我们可以迅速与资本市场接轨,享受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上海硅业秘书长李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市场准入制度的突破刺激了科技要素和资本要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回顾科发局成立的那一年,科发局确实吸引了一批在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设备等行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卓越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汇聚了金山办公室和中威公司。一批科研实力和质量高的科技明星公司。”安信新团队负责人、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朱海滨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科技局坚持高技术方向,特别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方向,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登陆SMIC等科技局。从申请被接受到开会,审查只持续了18天。

坚守岗位

R&D投资继续增长

列表只是起点。包容性制度使企业不再停留在短期利益上,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盈亏而动摇长期战略目标。上市后,他们更舒服。数据显示,大量科技企业上市后增加了在R&D的投资。

据Flush ifind统计,近年来,上述110家企业在R&D的投资逐年增加。去年,R&D投资133.62亿元,增长24.54%。其中,22家企业在R&D的投资同比增长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经过梳理,记者发现,上市后有足够的弹药,科技局企业扩大了R&D团队。据Flush ifind统计,2019年,科技板块上市公司R&D人员同比增长11.43%,R&D人员占比22.07%,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3家公司的R&D人员占80%以上,17家企业的R&D人员占50%以上。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科技板块已经支持了一批符合科技定位的企业上市,支持科技创新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一年来,我们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科技板块企业也继续关注“硬技术”和“新经济”,特别是加大研发投入。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企业上市后,R&D投资一如既往地呈现良好势头。例如,阿达木单抗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生物相似药物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是阿达木单抗生物相似药物首次获准在中国上市。泽精药业上市后,作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甲苯磺酸唐纳芬尼的三期注册临床研究获得成功,并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近日,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刚表示,科技局坚持板块定位,支持和鼓励“硬技术”企业上市,发挥了示范作用。科创公司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和R&D人员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市场板块,板块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资本援助

立足科技寻求突破

上市公司的身份和资本的对接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上市后,上海硅行业大批量生产硅片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到28纳米技术节点。

李炜告诉记者:“通过科技板块上市融资,我们解决了300毫米大硅片项目的资金缺口,扩大了企业的品牌效应,让股东和员工分享了公司发展的成果。在后续工作中,我们还将坚持全球尖端技术,确保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我们将通过投资、并购和国际合作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成为世界先进的半导体硅片企业。有一个地方。”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科创董事会下属的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秘书长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登陆科创董事会后,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在研发方面,上市筹集的资金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本储备,以持续推动各种产品线的研发和商业化。”此外,他补充称,通过上市工作,公司内部工作也得到了全面梳理,建立了一套更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成功登陆科技板块也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专业领域的M&A是流淌在技术创新企业血液中的重要基因。作为收购方,上市公司可以给卖方带来更好的流动性、更多的支付方式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更有利于M&A市场的手脚并用。

6月12日晚,科技板块首次重组——华兴源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支持募集登记申请通过。在董事会成立一周年之际,科技板块的并购重组实现了零突破:第一个案例是在科技板块企业的并购中积累起来的。以华兴源创为例,在10.4亿元的对价中,现金和发行股份支付的比例分别为30%和70%。同时,华兴源创计划募集不超过5.32亿元人民币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补充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建设目标公司的项目。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科技创新,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上市后,科技板公司利用股权激励,使“人才团队”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从现行股权激励机制来看,科创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制度拓宽了激励对象的范围,增加了激励额度,放开了限制性股票价格限制,增加了限制性股票激励形式,大大增加了科创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科技板块公司出台了股权激励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具有全球竞争格局和全球人才流动的行业来说,它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的“活招牌”,一些科技局的股权激励范围已经扩大到外国人,使其在国际高端人才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一周年节点对于有着近30年历史的资本市场来说只是一个过程,但它是一个科技板块从无到有、资本市场改革共识不断凝聚、改革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资本市场正在改革的“断裂”和“站立”中被重塑和改善。科学技术委员会有限公司是这段历史的第一批见证人和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他们站在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勇敢地站在最前沿。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编辑乔传川)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科创板开板一周年|1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破与立”:坚守科创定位 突破行业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