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6月份,进出口表现强劲。不仅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而且月进口增长率今年也达到新高。
7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形势新闻发布会。据海关总署发言人、统计分析部主任李奎文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五个月缩小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进口增速为6.2%,市场预期为下降4.7%;出口增长率为4.3%,市场预期增长率为3.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6月份的进出口贸易好于预期,中国实现了正出口增长,而韩国和越南等亚洲邻国则出现了负出口增长。原因是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自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全面促进了恢复工作和生产,工业产出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支持了对外贸易的增长。此外,第二季度出口增速加快,订单出现抢滩局面,前期订单积压加快。
数据来源:刘,海关总署
经济增长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加速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从单个月来看,6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6973.3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15131.4亿元,同比增长4.3%;进口11841.9亿元,同比增长6.2%。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1-5月,受疫情影响,除3月份外,其他月份进口增速为负,4-5月份进口增速为两位数的负增长。6月份,进口增速不仅由负转正,而且录得6.2%的好成绩,创下全年新高。
刘学智告诉记者,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内需复苏好于外需,这是6月份外贸数据的一大特点。自第二季度以来,各种国内需求得到迅速修复,特别是工业生产明显加快,进口需求大幅增加。进口大豆和铁矿石实现了大幅增长;受价格下跌影响,进口原油增速仍为负值,但原油进口量也大幅增加。从进口来看,国内需求恢复良好,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加速。
据广东发展证券宏观团队分析,6月份出口增速回升,一方面,防疫相关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水平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持续重启,中国进口需求增加。进口增长率的反弹与国内需求的持续复苏和国际商品价格的反弹有关。
李奎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率先恢复工作和生产,支持进口恢复。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好转,率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形成了对进出口的有力支持。我们不断扩大进口国和商品的范围,新批准了5965家外国注册企业,加强了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保障。上半年,肉类(包括内脏)和粮食分别进口1095亿元和154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3%和18.1%。
此外,今年上半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2.09万亿元,增长5.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7%;对欧盟进出口总额为1.99万亿元,同比下降1.8%;对美进出口总额为1.64万亿元,同比下降6.6%。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4.2万亿元,同比略有下降0.9%,降幅为2.3个百分点。
6月份医疗设备出口590亿元
李奎文表示,从季度来看,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冲击后,第二季度进出口企稳。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较第一季度缩小6.3个百分点。
记者梳理了2020年6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表,发现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增速居全国出口重点商品之首,出口额达590亿元。其次是纺织纱线、织物和产品,包括口罩和其他防疫材料。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此类商品出口值为5210.6亿元。
刘学智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就主要贸易产品而言,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迅速,而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却很少。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与防疫有关的药材和药品以及医疗器械和器械是推动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机电产品和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负增长是影响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6月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快,服装、玩具、家具出口单月增长。
最近,国内需求的恢复相对明显,国内消费逐步恢复,促进消费品进口,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带动工业初级产品进口,低商品价格的恢复也将带动进口增长。据预测,未来进口将好于出口,贸易顺差可能缩小。刘学智说道。
广东发展证券宏观团队也认为,欧美复工是避免经济崩溃的无奈选择,疫情的爆发将延长抗疫时间,中国进口需求恢复也比较缓慢。此外,海外生产的恢复也将对国内产品产生替代效应,部分出口份额将从中国流出。因此,展望下半年,外需复苏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复,而内需复苏相对较快,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会收窄。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6.2%!6月进口增速创年内新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