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1字,读完约9分钟

一年前的今天,科技板块开盘,首批25家科技板块企业亮相舞台。在过去的一年里,注册制度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生根发芽,140家企业已经逐渐敲响了登陆黄浦江两岸科技板块的锣。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率先打破了僵局,在中国a股市场创造了许多历史性的第一。注册制度的改革也迅速向深水领域推进,从创业板的增量市场发展到创业板的股票市场。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科技板块+注册系统”的诞生开启了a股市场的新征程和新时代。极大地增强了a股市场的包容性和市场化,为创新型企业搭建了自己的专属舞台。”7月22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科技股板注册制度的市场预期给传统的a股市场概念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包括ipo“审批文件”的崩溃、垃圾股毫无价值的“壳资源”和“一元退市”标准。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一年的变化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场”,科技局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注册制度捆绑在一起,肩负着通过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使命,承载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希望。

一年来,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审计、发行、配售、交易等一系列支撑系统的设计上取得突破和创新设置;采用全过程公开电子审计,设定多套以市值为核心的上市标准,接纳红筹股和不同权利的公司,甚至亏损股,提高初始定价的市场化程度。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在这种注册制度下,仅在一年内,科学技术委员会就吸引了400多家企业“参加考试”。7月22日,在科技板块开盘一周年之际,齐安新(688561.sh)和三生郭健(688336.sh)等七家公司敲响了科技板块的钟声。到目前为止,科技板块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40家,总市值超过2.79万亿元,融资总额达到2179亿元。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在一周年纪念前夕,科委迎来了科技“巨无霸”企业。7月16日,大陆芯片制造巨头SMIC登陆科技板块。上市当天,成交量在a股中排名第一,收盘上涨202%。SMIC还打破了多项a股记录,从接受会议后仅19天、完成注册后仅29天、提交ipo申请受理后仅46天,到正式上市,在上市后的审核速度、融资规模、市值等诸多方面成为了科技局的标杆。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7月20日,科委又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同一天,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蚂蚁金融服务集团(Ant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宣布,将推出一项计划,寻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同时发行和上市。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技板块企业的科技属性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对明星企业的吸引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红筹股公司、无利可图的公司和尚未获得收入的R&D公司也有所增加。”7月22日,资深投资银行家王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同一天,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泰晤士报》记者,未来,科技板块将欢迎更多的领先科技企业上市,包括更多的回归科技板块,这将是第二次在科技板块上市或通过发行cdr登陆科技板块,这将进一步增强科技板块的实力。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和技术委员会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并将欢迎更多的技术企业在未来,给予市场更大的期望。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今年,科技股也创下了a股市场的多项历史纪录。

根据7月22日发布的《2020年科技板块白皮书》,截至7月21日,在上市企业中,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企业获得了优股,两家红筹企业华润微和SMIC,以及9家短期无利可图的企业也完成了上市。

作为“科技板块的第一股”,华兴源创多次“吃螃蟹”。日前,华兴源创向《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一年来,资本市场体系创新和监管体系完善步伐不断加快。在制度建设方面,围绕重大资产重组、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分拆上市等政策和征求意见稿,科技板块逐一推出。在监管方面,管理层也非常重视,如严格控制资产重组的“讲故事”行为,注重发展和质量,科技板块进入快速稳定增长期。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从实践来看,科技局支持了一批符合科技定位的企业,支持技术创新的效果初步显现。”华兴元创说道。

7月22日,东北证券研究总监傅立春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作为开启中国资本新时代的关键,科技板块的战略作用开始显现。全新科技板块的成功实验,开启了以注册制为核心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改革升级。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解除禁令的考验

在市场开放一周年之际,科技局也迎来了解禁的考验。

根据风能数据,7月22日,25家科技板块公司的限售股被取消。根据7月21日的收盘价,总市值达到1824.97亿元。从解禁单只股票的规模来看,四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中威公司(688012.sh)、奇奇科技(688008.sh)、安软科技(688088.sh)和瑞创微纳(688002)。上海),均超过100亿元。其中,解禁最大的市值是中卫公司,达到414亿英镑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华泰战略团队认为,解禁高峰将影响供给压力,流动性将面临更大压力,短期股价将承压,可能对科技行业造成一定干扰。其中,解禁比例较大的股票在流通市值上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然而,持续大冲击的可能性很小。解禁前的心理影响(风险偏好影响)大于实际减持效果,对个股的影响大于整体股市。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风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收盘,杭科科技(688006.sh)上涨6.07%,安吉科技(688019.sh)、方邦股份(688020.sh)和广丰科技(688007.sh)上涨超过1%。嘉园科技(688388)、天一尚佳(688033.sh)下跌7.91%,西方超导(688122.sh)和ArcSoft科技下跌5%以上,包括兰琪科技、杰特生物(688026.sh)、白蓉科技(688005.sh)和中威公司在内的14只股票的股价出现了绿色波动。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22日,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克星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短期解禁将对投资者情绪和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股价调整的可能性更大。但从中长期来看,科技股在市场前景中的表现相对乐观,解禁应该对市场前景影响不大。国家战略越来越鼓励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融资上市。在这一大战略下,越来越多的蚂蚁金服等优秀企业将陆续在科技股或港股上市,从而带动整个科技股的投资热情。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从基本面来看,如果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能够保持中速或高速增长,就必然会带动整个科技股指数,而科技股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与早期纳斯达克技术巨头在美国上市所推动的指数持续良好表现非常相似,这也是可以预料的。”张克星表示,从长远来看,科技板块后期的走势将逐渐走向分化,越来越与国际市场接轨。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广发证券在其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解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和计算机行业,对科技股的整体影响是“机”大于“险”:解禁是长期持股的有利节点,与科技股50指数的发布、新法规的出台等政策“缓冲”相重叠,对以前的科技股减持的实际影响略弱于预期。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改革的下一步

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一年了,这与资本市场不谋而合。站在一周年的新的历史节点上,科技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7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阕波在科技板块一周年主题论坛上表示,2020年,科技板块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更好、更强、深化改革”的一年。为支持科技板块做强做大,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初发布了“3+5”科技评估体系,并将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技术和科技服务纳入了科技板块的服务范围,这也反映出科技板块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科技企业的广泛性和容忍度。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在王看来,成立科技局、试行注册制的意义已经实现,启动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审计环节需要更加规范,现场监管环节需要更加透明,注册环节需要更加规范和可预测,分配环节需要更加市场化等。”。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对于已经到了一岁的科技局来说,更重要的是不要在ipo资源上与创业板竞争。科技板块的格局可以更大,改革实验场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板块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市场的先进经验,提出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改革方案,使科技板块的公司始终能够享受改革红利,吸引质量更好的公司加入科技板块。上市,从而获得与其他行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王对说道。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傅立春认为,展望未来,建议科技板块的发展应参照“四化”原则:第一,循序渐进,科技板块的完善可以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后续可以不断升级。第二,国际化。科技局可以从资本市场上搭建起中国与海外的桥梁,引进国际主流资本投资、国际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以及全球高质量的科技企业。

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第三是市场化。从根本上讲,成熟、先进的注册资本市场依赖于市场力量,而科技板块可以立足于服务投融资服务,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第四是系统化。法律层面和资本市场文化方面的基础工作是科技委员会后续成功的保证。要统一协调推进,需要社会各界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傅丽春说道。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科创板一年之变 指数出炉解禁潮起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