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2字,读完约5分钟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市劳动力和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他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COVID-19肺炎疫情给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一些基础性和体制性问题凸显。
在此背景下,《意见》从完善财税支持体系、融资促进体系和创新发展体系等方面对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体系进行了安排,并提出了支持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与资本市场对接等具体措施。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半年,827亿元的无争议账户得到清偿,以保护市场主体,这是中央政府提出的六大保险任务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本周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是保护生产力的主力军,是稳定就业的主渠道,是确保产业链稳定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市场主体的关键。能否留住中小企业,真正关系到能否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部门纷纷出台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工作、恢复生产,度过难关。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上半年推出了多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困难。
这次发布的意见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鑫表示,《意见》着眼当前,着眼未来,旨在加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我们说,制度是一个重大问题,支配着根本和长远。有了良好的制度作为保证,企业的发展将有一个根本的支撑。
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欣表示,根据国务院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大清理债务和规范企业收费的力度。上半年,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清账827亿元,结算进度达到49.5%,基本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和一半以上的任务。各地已清缴其无可争议的欠款不足500万元,这并不容易。
为加强防范拖欠长效机制建设,7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小企业资金支付保障条例》,将整个债务清理工作纳入法制化治理轨道。
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克服了冲击,加快了恢复和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调查数据,中小企业正呈现升温趋势。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量下降幅度比第一季度小10.3个百分点,利润下降幅度比第一季度小21.7个百分点。
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负转正,其中4月和5月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6%和3%,总利润分别增长14.9%和14.1%。
改善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是一个过时的话题。该《意见》在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体系方面花了很大篇幅,提出了优化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完善小微企业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小微企业金融差别监管和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认为,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来看,利率水平已经基本市场化,这意味着市场的主体是自主定价,商业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自然会导致高溢价。
就整个金融体系而言,以银行体系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仍然是主导模式,因此国家一直在引导直接融资的方向,并努力更好地发展直接融资。尤春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该《意见》还提出要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体系。包括大力培育风险资本市场,完善风险资本的激励和退出机制,引导天使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加大对长期、早期、小型和创新性投资的投入。
此外,要稳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登记制度改革,支持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与资本市场接轨。
游淳说,直接融资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但所有直接融资措施都有一个前提:要有公平竞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涉及到完善法治、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文化。
他认为,目前的资本市场建设还不足以完全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但他也表示,目前,注册制度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正在不断推进,这将越来越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游春说,文件中提到的一些直接融资措施已经比较成熟。注册制度改革的启动对中小企业也有好处,当然必须根据实施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并购对接资本市场的情况也在不断改善。
他说,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不同所有制、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直接融资方式和途径。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17部门发文:引导私募、创投等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