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4字,读完约8分钟
7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所、中国金融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在京举行。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了《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人民币金融资产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储备货币功能逐步完善。
报告称,全球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轻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交通银行行长刘军、全国政协委员肖钢、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肇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出席会议,就如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打造全球金融中心、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发表了最新意见。
建设全球金融中心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持久的动力
报告称,作为衡量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际使用情况的综合指标,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2019年底达到3.03%,今年第一季度rii强劲上升,预计今年上半年接近5%,有望再创新高。
至于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认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报告指出,任何新兴的货币力量总是以经济力量和贸易力量为前提。在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后来被列为世界领先的经济强国和科技贸易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中心城市,这个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发展成为这个国家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然后升级成为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利用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通过建设全球金融中心引领中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的金融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因此,上海应该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把自己建设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
建立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需要做些什么
肖钢还认为,成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和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肖钢表示,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但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和较强的弹性。外资对人民币金融资产更加乐观,中国金融资产在世界上的吸引力显著增加。
“目前的有利条件之一是,人民币资产作为在负利率环境下能够提供正回报的少数资产之一,越来越受到全球市场的关注。”刘军表示,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正在创造更多的条件,疏通人民币的供求渠道,稳定人民币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使更多的交易对手和市场主体能够越来越方便地使用人民币,越来越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让外国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分享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红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a股余额已达3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余额也达到36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债券数量是2016年的3倍。除了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外资外,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达到4722亿元,特别是第二季度,中国利用外资增长8.4%。全球范围内,直接投资也在萎缩,中国要在第二季度利用外资实现8.4%的增长并不容易。
为什么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如此感兴趣?肖钢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国是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实现3.2%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均由负转正。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稳定在繁荣和下降线以上,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由下降转为上升。
第二,全球主要股市的a股估值仍相对较低。截至6月30日,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69倍,比标准500指数低26.7倍,是德国bx指数的23.33倍,是日经225指数的26.19倍。因此,与这些主要股指相比,a股应该说是一种利润更好的资产配置。随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10年期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率目前已降至0%以下,而10年期中国国债的收益率仍在3%左右。因此,对于拥有美元流动性的投资者来说,人民币资产当然具有吸引力。
“从中国长期供求平衡的角度来看,我国既没有通胀压力,也没有通缩担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维持这样的利率仍然非常有利于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小刚说。
同时,从股权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资产也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尤其是结构性价值更为突出。肖钢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欧美许多上市公司都在亏损,因此他们的公司都暂停了股票回购。在过去的十年里,欧美许多上市公司用大量的现金回购股票,这有利于股价上涨的投资和回报。然而,疫情过后,欧美许多上市公司停止了回购股票。一些上市公司也停止支付股息,这给海外基金的回报造成了巨大压力。此外,疫情爆发后,欧美各国央行实施了深不可测的量化宽松政策,普遍实行零利率和负利率,大大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在此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盈利性和稳健性的优势凸显出来。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达到16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第四,近年来,扩大金融开放的各种措施和效果不断出现,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便利性大大提高。
然而,即使有上述优势,建立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于如何建设金融资产全球配置中心,肖钢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金融市场要素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方向,取消不必要的行政管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是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在境外项目融资、跨境贷款和贸易支付中的使用,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增加人民币与外币互换数量,探索本外币跨境资金池,加快我国外汇管理转型升级。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全球或跨地区基金管理中心。
第三,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及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防范外来风险。
“这些问题是资本市场开放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中心时不可避免会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所以我们也需要做研究。如果我们要建立人民币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国家的怀疑、误解甚至压制。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必须协调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国际协调工作,在斗争中寻求合作的机会。”小刚说。
我们还缺少什么来提升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肖钢所说,中国要想成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离不开加快金融市场要素改革等措施。王肇星还认为,建设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是金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但这要求中国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国际中心创造更好的条件。
王兆兴认为,所谓金融核心竞争力,并不主要体现在金融规模、资本规模、金融体系盈利能力、金融资本回报水平和不良率上。这些指标往往是短期和动态的变化。金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长期、持久、关键的能力和优势,其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九个方面:
1、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及其人才优势。
2.分配财政资源的能力及其效率。
3.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4.公司治理和金融机构监管能力。
5.金融体系的反周期和抗危机能力。
6.金融技术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
7.聚集和分配国际资本的能力。
8.本国货币行使国际货币的能力。
9.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
因此,要提升中国的金融核心竞争力,王兆兴建议我们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仍然缺乏国际金融领域的高端人才,这也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在充分发挥银行体系间接融资功能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和改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本聚集能力,促进科技创新。
第三,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内部改革,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
第四,加快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步伐,为建设国际中心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五,进一步推进外汇体制、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快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在国际结算、贸易结算、世界货币储备和资本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外资为何看好人民币资产? 怎样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刘元春、肖钢、王兆星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