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此前,中行消费金融没有公布去年上半年的数据。根据2019年全年业绩数据(收入43.15亿元,净利润6.59亿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现金冲销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
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考虑到上半年疫情的叠加效应,消费金融公司要维持利润并不容易。
“消费金融行业上半年的情况就是如此。每个人的半年度报告都不太好看,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减弱,逾期率上升。或许一些领先的机构会运作得更好。”7月31日,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半年报中也提到陆家嘴的金融发展。在金融领域,自今年以来,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一直很复杂。尽管疫情在中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整体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下行压力加大。
在过去,黄金之王不再是
据公开信息,中行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是首批成立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吉藏消费金融、金城消费金融和尹蓓消费金融。
在股权结构方面,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是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2.80%,其次是安百里集团,持股比例为22.07%,其他股东包括卢锦发、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红杉盛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3.44%、13.23%和5.81%
2017年,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40.05亿元,净利润飙升至13.75亿元,成为全行业的“金王”。
然而,2018年形势急转直下,公司净利润仅为5.59亿元,同比下降59%。2019年,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净利润回升。截至年底,2019年收入43.15亿元,净利润6.59亿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净利润仅为1.01亿元。
中行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外回应称:“1-6月,公司累计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由于疫情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拨备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今后,公司转型发展中业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疫情正常化的情况下,根据客户需求、场景生态变化、收益和风险表现,优化产品投放的规模结构和期限配置。强化独立风险控制理念,加快转型步伐,深化现场业务。”
“总体情况实际上并不理想,而且疫情的影响仍然很大,尤其是线下。许多实体店已经两个月没有开门营业了。”上述消费金融公司高管表示。
根据官方网站信息,中国银行消费金融有三大产品体系,即“抵押消费贷款”、“信用消费贷款”和“交易分期消费贷款”,涵盖教育培训、装饰、汽车、租赁、婚礼等。它还为专业人士、大学生和其他人提供信用贷款。
第二次冒险正在进行中
据《泰晤士报》记者报道,自2020年以来,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已获得三项监管机构资格认证。4月28日,银监会批准杜的董事资格;7月3日,上海银监会批准李正茂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四天后,田红艳的总经理资格也被批准。
根据数据,田红燕是中国银行的。在过去的十年里,她曾担任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和中国银行消费金融部第三任总经理。第一任总经理卢伟于2010年至2017年就职;2017年2月,上海银监局批准中国银行钟鼎礼消费金融部董事兼总经理任职资格。钟鼎礼曾担任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长。
田红艳对中国银行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道路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曾经说过,2020年是中国银行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开局之年。中国银行消费金融正处于“二次创业”阶段,公司已开始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逐步以网上为主”的业务转型。
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表示:“当前消费金融进入了一个行业变革时期。一方面,随着黄金消费许可证的开放和互联网巨头的布局,黄金消费行业逐渐从蓝海进入红海;另一方面,在后大流行时代,国家大力支持和促进消费,这给黄金消费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整个金融业在疫情期间加强了网上业务布局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然而,中国银行消费金融转型的有效性仍需时间检验。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上半年净利大幅下滑 中银消金急谋转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