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四日电摘要:立秋后问及夏季食物,
新华社记者王立斌
立秋后,夏粮收购过程过半。记者14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了解到,今年夏粮收购进展比较顺利。多元化市场主体积极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质优价”收购逐渐成为主导力量。农民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粮食销售进度较往年同期放缓,粮食销售步伐更加均衡。
优质优价:市场获取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推进,抓好“两个收购”不仅在政策性收购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而且积极推动形成了主体多元化、渠道多元化、价格优势明显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成为做好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小麦市场的收购约占86%,比去年同期高出16%。
据报道,自夏粮收购开始以来,面粉加工企业对原料补充的需求旺盛,饲料企业增加了对小麦的收购,以取代部分玉米,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河北、山东和豫北是我国优质小麦产区,收购价格一直偏高。特别是优质小麦需求旺盛,市场良好,部分品种价格超过1.27元/斤,比普通品种高0.1元左右。
前一段时间,由于农民“不愿出售”和华北玉米价格高企,小麦价格也略有上涨。目前,河北、山东和河南的市场价格仍高于最低收购价,预计短期内价格会略有波动。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今年小麦购销市场化活跃,支持市场的购买量将低于此前的估计。
农民种植谷物:卖得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已相继推出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方案,市场共收购小麦121亿斤。新粮上市后,一些省份开始购买以支持市场,江苏、安徽、湖北和河南南部的小麦价格稳定在最低购买价格水平。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粮食局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及时批准了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方案,督促地方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收购计划,妥善解决主产区仓储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导各地及相关中央企业认真把握市场化和政策收购;密切跟踪收购市场情况,做好农民余粮调查,掌握农民售粮意愿;与金融机构协调准备信贷资金,确保“有收粮的人、有收粮的仓库、有收粮的钱”。
监测数据显示,7月底左右主要产区小麦价格在1.12-1.22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高0.02元左右;早籼稻价格约为每斤1.12至1.4元,比去年同期高0.04元左右。
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为做好早籼稻收购工作,有关部门决定从原8月1日起提前实施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计划。目前,主产区早籼稻已进入收购旺季,江西省已于7月25日启动该计划。截至8月10日,主要产区已收购早籼稻66亿斤,同比增长8亿斤;其中,市场购买了6亿金。
保证供应和稳定价格: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截至8月10日,主要产区已获得881亿斤小麦。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2亿金,但大致相当于近三年的平均水平。
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农民的风险意识增强。根据今年农民储粮专项调查结果,主产区农民储粮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民的市场意识逐年增强,粮食销售更加均衡,特别是今年的市场更好,一些农民并不急于出售粮食。
同时,江淮地区自夏季以来连续降雨和长期洪涝,也影响了买卖活动的正常开展。下一步,主要夏粮产区将立足于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并针对江淮地区的强降雨,进一步做好汛期粮食收购工作。
鉴于前一段时间小麦价格短期小幅上涨,有关部门及时适度加强市场监管,适当增加储粮数量,满足加工企业粮食需求,近期小麦市场价格趋稳。总体而言,河北、山东和豫北优质小麦产区的优质高价市场明显;早籼稻的收购开局良好;加工企业的粮食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农民能够销售粮食,夏粮收购市场总体稳定有序。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综述:立秋过后问夏粮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