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8字,读完约6分钟
作者:时代财经潘卓伦
特斯拉和品多多之间的纠缠还在继续。
8月19日,特斯拉走上公共关系部的高层,下到展厅的销售顾问,他们都转发了一份针对“买车,帮助武汉车主成功提车”事件的声明,这是有关方面自编自导的新闻声明。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声明并没有像之前的官方声明那样出现在特斯拉官方博客上。
此前,在8月18日晚,一系列新闻在网上流传,称武汉消费者取消了特斯拉的订单,成功拿到了自己的汽车。后来又有报道说,消费者说18号提到的3款是以他家的名义下的,费用是由易买车和品多多支付的,取消的订单退款后会抵消掉。
截至记者发稿时,许多方面还没有进一步回应,但可以预计,这部肥皂剧还没有结束。
图片来源:网络,请联系删除侵权
“如果有人在展厅门口喝酒,然后给买特斯拉的人送去2万元,那我们就控制不了了。”
8月18日,特斯拉中国的一位管理人士接受了时代财经的采访,表达了他对最近“3万人购买特斯拉模型”风暴的看法。
“但现在我们有证据表明,他们制造了一种错觉,以为消费者会从他们的平台上购买更便宜的汽车,这损害了我们的直销模式。”
上述特斯拉中国管理层还向时代财经提供了一系列材料,其中几个手机截图显示,该购车的客服(作为品多多多汽车的合作伙伴,该购车的客服)已经告知消费者团购活动是特斯拉授权的,产品详情页面标注了4万元的宣传点。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下降的4万元甚至包括政府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约2万元。
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受访者提供
对于由一多和品多多发起的3型团购,特斯拉中国认为这种商业行为扰乱了其直销模式。因此,该公司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警告并“反击”拒绝向武汉团购消费者交付汽车。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特斯拉中国拒绝将汽车交付给武汉团购消费者,而另一名同样参与团购的上海消费者却成功将汽车接走。
“坦率地说,我们的制度是有缺陷的。以这种集体购买为例,不可能确定哪个消费者是集体购买。”
特斯拉中国的上述管理层告诉时代财经,武汉的消费者被拒绝送货引起了特斯拉中国的注意,因为他们透露愿意买车,并在停靠特斯拉员工时参与了交易。然而,上海的消费者在购车和搭车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提及购买大量的汽车。
据8月17日从各方面向时代财经介绍,沪汉团购消费者购车流程相同,并无本质区别。换句话说,这两个消费者与特斯拉中国有着相同的买卖关系,但他们受到了相反的对待。
关于拒绝将车交给武汉车主的原因,特斯拉中国管理层向时代财经发送了一份文件,大意是:“基于品多多使用客户的个人信息代其下单,余额由品多多多支付,客户已向品多多多支付了全部款项,我们认定该行为构成了订单转售。对于任何涉及转售的订单,我公司有权单方面终止协议。”
由此可见,“转售”是特斯拉中国拒绝向武汉车主交付的原因,但这个原因强大吗?8月19日,时代财经咨询了广东盛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子龙。
“就此次事件的相关报道而言,我的律师认为上述行为不足以被视为‘转售’。首先,特斯拉汽车购买合同的对方是消费者本人,而汽车的使用者也是消费者本人,因此不存在“转售”给第三方的行为。第二,品多多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委托关系、中介关系还是其他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认定。这个律师倾向于类似于委托关系。消费者委托更多的人填写信息订单并支付运营费用,这相当于消费者给更多的钱,委托更多的人支付特斯拉,最后追踪支付来源。该党是消费者自己,自愿补贴基金给消费者的行为与特斯拉无关。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战斗不是“中间人”的角色。”
此外,李子龙先生还提到,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转售”行为进行界定,这主要是由合同双方约定的。特斯拉中国在购车合同中的禁止转售条款属于现行《合同法》中的格式条款,但不能因为一方提供格式条款而免除其责任,加重另一方的责任,排除另一方的主要权利。如果违反上述情况,该条款将无效。
“对标准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进行解释。标准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标准条款提供方的解释。因此,特斯拉有权解释“转售”,但不能认为特斯拉对“转售”有任何解释权,其解释权的范围应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8月18日,武汉消费者顺利拿到车。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今,武汉的消费者已经成功地“在一个弯道上捡了车”,然后讨论特斯拉中国拒绝将车交付给他们,作为一种反击,以争取更多和买车,更多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而它是否合理、合法不再是关注的焦点。
与暂时停顿的团购消费者购车情况相比,风暴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操作正引领事件向新的方向发展,甚至可能形成反弹。
根据特斯拉中国提供的信息,代表武汉消费者向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武汉)有限公司支付最终款项时,买方应使用其个人账户。据武汉消费者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下单时花了25万多元买车。
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受访者提供
“以自己的名义向特斯拉支付最终款项意味着,如果你打得太多或买了辆车,你就无法获得特斯拉起步的正式发票,以后如何核算成本值得关注。”8月19日,电商行业一家上市公司的运营经理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通过“万人团购”活动以相当大的优惠力度吸引市场注意力和流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段。在特斯拉之前,知名品牌包括拉梅尔海蓝之谜、戴森、苹果等。也成为“万人团购”的主角,上述知名品牌无一例外都因许可问题与品多多发生过纠纷,但大部分最终都消失了。
这一次,最好是和其他人一起买车,或者忽略后一种产品的属性不同于快速消费品的事实,快速消费品不仅只有一个产品供应商,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采购程序。再加上特斯拉自身的光环属性,不足为奇的争议不断升级,甚至将这种商业模式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在这场“特斯拉30000模型团购”的风波中仍存在一系列质疑,如武汉消费者与特斯拉中国关于“购车黑名单”存在的争论,以及特斯拉中国取消武汉消费者订单之前成功“曲线取车”下订单等。,它们都已经淡出了焦点。
从结果来看,不管没有引起波澜的部件,买一辆车只需要2万元,这已经多次成为市场的热门话题,也多次成为热门搜索。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说是营销领域的又一经典。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成本两万!拼多多“血拼”特斯拉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