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4字,读完约7分钟
2019年1月3日零时。
陈树生和他的朋友们在和圣会五楼看了23点钟的电影后,在一楼出口的24小时便利店买了两瓶饮料。当出租车到达时,他上了车,出口又陷入了沉默。“看电影的人不到10人,商场里的商店基本上在22点前就结束了营业”。
此时,室外温度已经零下7度,在这里交汇的地铁7号线和14号线已经关闭。它坐落在朝阳和圣会,一个商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区,只有三家店铺仍在运营。
与和胜辉路分开的餐饮街是另一个场景,快餐店、餐厅和ktv灯火通明。六个司机蜷缩在路边,穿着制服,跺着脚,等待着生意的到来。其中一名司机告诉记者,“冬天是淡季,所以晚上收到一份订单是件好事。到了夏天,这里的人多了,很快就能接到订单。”
不久之后,在北京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可能会出现零点以后和生会对面的场景。北京正计划进一步推广“午夜食品店”,以促进夜间经济的繁荣。
在2018年12月21日举行的2018年(第12届)北京商务峰会论坛上,北京市商务局局长严立刚表示,研究和出台以繁荣夜经济促进消费的城市政策将成为201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北京将支持24小时便利店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商场、超市和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并进一步推广“午夜食品店”。
政策支持
北京对“夜间经济”的支持已经在2018年5月打开了一个缺口。同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支持午夜食品店特色餐饮项目发展的应用策略》,提出将营业时间从每天22: 00保持到第二天2: 00,提供餐饮服务的特色餐饮街区、商业区和餐厅可以申请资金支持。
自2018年5月11日起,和圣会一、二层开展了一系列的“午夜食品店”活动,历时五个月,陈树生曾在此打卡。然而,来自广东的他仍然认为“北京夜市缺少一点生活气息”。他说:“对于夜猫子来说,一个有热食的地方在23点以后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午夜食品店,但是参与‘午夜食品店’系列活动的商家最多也要开到22点。23点以后开业的酒店太贵了,所以你需要去便利店解决夜莺问题。”
作为管理和运营合生会的和盛商业集团,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为了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合生会结合21栋的空地产,在2018年夏天,合生会的150多名租户通过特色美食、创新工艺品等,自主创新策划了“午夜食品店”。,
零售专家鲍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北京的夜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政府推动24小时营业在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8月,滴滴传媒研究院发布的中国400个城市的出行数据显示,北京在夜间出行(22:00-6:00)和夜餐出行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就消费潜力而言,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7万元,人均消费支出超过3.7万元,居全国第二位。
从2017年开始,不仅北京,上海、南京和其他城市都在积极推动深夜经济发展,从商业补贴到地铁和公交车的延迟运营。
2018年11月6日,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到2019年底建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从晚上20: 00到24: 00,放松对销售的相关控制,加密夜间经济区附近公共交通的运营频率,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2017年10月31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夜间经济是促进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到2020年,我们将努力实现夜间经济试点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表示:“消费在拉动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心理在不断变化,深夜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硬需求。人们有需求,所以政府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相关设施。
商业选择
在北京四道口的超市附近,一旦你进入商店,左边是茶饮料,右边是便利店,右边是160平方米的免费书籍。海淀区图书馆的4000本书都可以免费阅读。这也是超市发展在2018年探索深夜经济的新尝试。
超市发展部副总经理赵萌告诉《经济观察报》,2018年,超市发展部将试点三家这样的商店。我们通过超市送罗森便当店+自习室+网络红茶咖啡的方式,为顾客提供一个24小时全天候的消费场所。
除了商业上的便利,更多的形式正在涌入“深夜经济”。
2018年6月,新鲜电子商务日报《游仙》宣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七个城市正式推出夜间配送业务。10月,“阿里健康”与“饥饿”、“蜂鸟”一起,将24小时送药服务延伸至京、沪、深等地,并与郭达药房、同仁堂药房等多家连锁药店合作,提供夜间1小时送药服务。
当多种形式的企业争夺夜间经济的“大蛋糕”时,成本上升和客流量下降已经成为新的实际问题。
鲍告诉《经济观察报》:“由于北方的季节性特点,与夏季相比,冬季晚间的客流量将明显减少。同时,延长运营时间,企业面临的最明显的问题是客流减少和成本增加。例如,在便利店行业,人力、租金、水电成本一直是便利店行业发展的难题。如果操作时间延长,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中国连锁特许经营协会2018年5月24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便利店经营成本快速增长,店铺资源稀缺,租金成本增长18%,人员流动性大幅增加,人工成本增长12%,水电成本增长6.9%。
赵萌告诉《经济观察报》,24小时便利店的主要成本是劳动力,这很难招聘,而且劳动力成本很高。便利店实行三班制,夜班员工需要额外补贴。
在试点选址方面,超市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路。赵萌说,这三个试点商店都是根据商业区客户群的特点设立的。“四道口和学院路的试点商店毗邻大学和学院。科学院南路试点也位于海淀核心区。晚上的客流是有保障的,自习室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晚上消费的场景。”
赵萌说,开设试点商店更多的是从公益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商业区的准确把握,可以支持商店的良性运作。赵萌对未来是否增加类似商店持谨慎态度。“瞄准客户需求并提供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只有在合适的商业区,我们才能扩大这种形式。要成为一个企业,你必须掌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
合生会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午夜食品店系列活动将于2018年5月11日至10月7日举行。2019年,合和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和租户需求调整增加参与租户数量,并适当延长运营时间。如果未来条件允许,在城市交通设施满足人们夜间出行需求的情况下,商场将积极响应政府的行动,在2019年点亮北京,尽最大努力繁荣城市商业。"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北京没有夜市?京城推进“深夜食堂”满足夜猫子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