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0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底,中国在“配送服务”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加快了行政分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表明中国已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企业。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2018年,围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有企业改革被认为是最困难的“硬骨头”。2018年,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继续扎扎实实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和经营公司扩张“双百行动”。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快,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资本层面上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混合改革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国有资本投资和两类公司经营的扩大,对扩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加快国有资产监管从企业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大力推行支持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增加对私营企业的减税和为私营企业建立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措施加强了对私营企业的融资支持。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财税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减税、减费频繁,纳税人税收成本大幅降低,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的关键一步。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强调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相关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一步,加快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仍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快国有资产监管由企业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两型公司试点,切实加强激励,激发活力。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呼吁创造一个法律制度环境来保护私人企业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下一步,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通过体制改革消除各种隐性障碍,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市场竞争、生产要素的使用和产权保护方面,所有类型的企业都得到平等对待,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私营经济的创新和创造力。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是关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9年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制,规范政府债务融资机制。以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业务逐步回归。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富有弹性的资本市场,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和试点注册制度尽快建立。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灵活性和效率性,增强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微观主体的活力来自有效的市场和充满希望的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府对资源的直接分配应该大大减少,市场应该独立调节,企业应该尽其所能。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进一步推进“配送服务”改革,克服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和缺位。应该给予市场和社会的东西应该到位,“法律可以不加禁止地去做”;政府要管好它,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要加强市场活动监管,特别是事后监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和优化公共服务,确保公平竞争。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稳定多变,变化中有隐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当务之急是继续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仍然必须集中在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上,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时代的主线,下一步的改革应该牢牢把握并不断推进。(记者李宇阳)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