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升级——中国丝绸工业70年“蝴蝶变化”综述

新华社记者王有龄和林红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丝绸行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经历了一场“蝴蝶变化”。在“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丝绸行业获得了新的活力,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

“茧丝绸业是中国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历史经典产业。丝绸业的繁荣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中国丝绸协会名誉会长杨永元告诉新华社。

历史上,中华民族一直处于丝绸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著名的丝绸之路由此诞生。然而,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贫困和衰弱,中国的丝绸工业一路走下坡路。1949年,丝绸产量只有25000吨左右。新中国成立后,丝绸业重新成为国家出口交流的支柱产业,整个丝绸产业链被国家垄断。

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丝绸是中国出口创汇的第一产品,是中国的‘宝贝’。它每年为国家赚取10亿美元,占国家外汇的十分之一。”杨永元沉浸在回忆中。

改革开放后,由于丝绸具有很强的外汇获利能力,国家放松管制后,地方政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丝绸行业从1984年到1994年迎来了10年的黄金时期。

繁荣背后有危机。在价格双轨制下,鼓励出口创汇和刺激利润,1986年爆发了一场持续了三年的茧战。在混乱的市场秩序和错误的市场信号的刺激下,大量的丝绸产品被以次充好、伪造和欺骗,这破坏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丝绸无法在国际上销售,并遭受了完全的损失。

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逆境中生存。作为受打击最严重的行业,特许经营体系崩溃的丝绸行业率先转型。经过结构调整和转型,中国丝绸业由国家垄断主导的国有经济转变为民营企业主导的民营与国有混合模式,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

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丝绸之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凌兰芳表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丝绸行业重新跃居世界第一的30周年,也是国内蚕茧战争结束的3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丝绸重新焕发了生机。

商务部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就茧产量而言,中国茧丝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上升,近年来稳定在75%至80%,居世界第一。

在技术方面,中国丝绸业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丝绸制造技术。由中国牵头的第一个生丝电子监控国际标准最近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数字印刷、电子图案设计等新技术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满足了市场对丝绸产品短、快、新变化的需求。

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在产业层面,已从以出口生丝和丝绸为主的初级产品向生丝、丝绸、服装等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丝绸产品的等级、质量和颜色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全国丝绸和绸缎出口达到3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同时,社会各界深入挖掘丝绸的传统文化元素,丝绸+旅游、丝绸+文化、丝绸+创意的快速融合发展迅速,蚕茧科普基地、丝绸之乡等新的商业形式不断涌现。一批民营企业丝绸品牌的崛起,湖州的丝绸之路和翔顺;杭州的万里、绍兴的巴伯、南通的新源、广州的李思、苏州的华嘉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丝绸质量的需求,工匠精神显而易见。

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丝绸业也成为一带一路的先锋产业。据商务部茧办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中国丝绸企业增加了对乌兹别克斯坦、缅甸、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茧业的投资。蚕种和桑苗出口到希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茧丝绸企业的全球布局更加活跃。

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转型升级 量增质提——我国丝绸业70年“蝶变”之路综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