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兰州1月10日电记者记:跟随甘肃大山深处的农民工回家
新华社记者李杰和芸香属
春节前10天,在新疆工作的于忠全兴奋地踏上了回家团圆的道路。他提着一个帆布包和一个手提包,走出了兰州火车站。记者在约定的时间在这里遇见了他,然后和他一起乘公共汽车去他在深山里的家看一看。
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的九曲十八弯公路上,一直向东是于忠泉的故乡——中川乡刘家贤村。它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四面环山,沟壑纵横。
记者和于忠全乘坐903路公交车,从兰州客运中心出发,约40分钟后到达榆中县金牙镇。余忠全下了车,他换到了922路车,那是去他家乡的车。
“过去,每天只有一趟到县城的班车,那天我不能回家。”于忠全说:“当时班车满员,行李太多,根本挤不下。现在每天有四辆公共汽车,所以很好。”
去年初,榆中县开通了通往北方山区的921、922城乡公交车试运行,每天运送300多名乘客,方便了山区群众出行。
从金牙镇到北部山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沿着新翻修的沥青路蜿蜒前行。车内的空室很大,噪音很低,而且车内没有疲劳。“我过去常常坐汽车走这条路,它非常颠簸。车内更加拥挤。”余忠全说。
两个小时后,于忠全指着前面的路口说:“我们到了那里就下车,再走20分钟就到家了。”
记者在公交车上与乘客聊天时发现,中川镇12个村中有近一半没有在公交车上。下车后,村民们要走几分钟甚至两个小时才能到家。
但余忠全很满足。“以前是一条土路,下雨的时候就走不动了。如今,水泥硬化的道路通向村庄,砖石道路通向家庭。说出来很方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目前,该县1130个自然村中有1007个已连接硬化道路,占89.1%。
记者跟随于忠全的脚步,走在通往刘家贤村的砖石路上。于忠全和他的女儿一年到头都在国外工作,他的妻子很早就开始在家里买年货。看到他走进门,他的妻子很快拿出了熟食。
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兰州交发建设集团开通了“城乡微型车”,村委会干部回家询问出发时间。春节期间,公交车可以直接开到村庄,甚至覆盖一些偏远的地方。
班车变成了公共汽车,土路铺上了红砖,榆中县北部山区的居民出行越来越方便。虽然回家的路上还有些困难,但余忠全笑着说:“路总是比困难多,一切都在变好。”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记者手记:跟随甘肃大山深处的农民工回家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