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7字,读完约4分钟

科技股正式上市规则进一步明确了红筹企业的上市标准,既体现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精神,也不失应有的尊重。

独角兽的上市让红筹股回报率的市场令人敬畏

虽然在征求科技板块经纪人推荐指引意见的过程中,曾经盛行过未来的科技板块推荐企业或不接受红筹结构或vie结构的说法,但证监会发布的《实施意见》不仅允许符合科技板块定位的企业上市,还允许特殊股权结构的企业和符合相关要求的红筹企业在科技板块上市。

对红筹回归既要包容也要敬畏

不久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官方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红筹企业的上市标准。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后两个条件与纳入无利可图的非红筹高科技企业高度一致,而前两个条件适用于已在海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那么,为什么这种对象的返回以前被称为cdr,但现在它们被统称为发行和上市,而没有提到cdr?这里有什么惊人的神秘之处?

对红筹回归既要包容也要敬畏

事实上,市场对红筹股回报的敬畏是由独角兽的上市引起的。2018年上半年,无锡制药、工业福利(即富士康)和宁德时报都在欢呼声中发行上市。然而,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仍然很难处理一些装饰门面的独角兽。如果独角兽和超级独角兽cdr真的轮流出现,市场资本很难经受住考验。以富联实业为例,其初始筹资项目所需资金已控制在270亿元左右,远远高于2018年以来每股约10亿元的初始筹资规模。被称为batj的超级独角兽已经在海外上市,它们的体型甚至更大。按照2%~10%的普通股比例,即使阿里巴巴单拿5%的中位数,其融资规模也将达到至少1500亿元,约占2017年ipo筹资规模的65%。得益于小米cdr的萎缩,长期以来的ipo正常化融资并没有因为cdr的崩溃而停止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幸事。在这方面,让鼎晖冷静下来是符合当时市场状况的。

对红筹回归既要包容也要敬畏

红筹股回报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区别对待

红筹企业海外上市有其历史原因。如今,回归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需要。然而,在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更好地解决。从市值和营业收入上适当降低对红筹企业上市条件的限制。然而,让科技股的上市门槛更具包容性并不意味着洪水泛滥,尤其是对打算带着红筹股回归的batj而言。由于科技板块还处于起步阶段,欢迎各类企业以开放的态度提交上市申请并不太热情。

对红筹回归既要包容也要敬畏

目前,虽然有专门设立的战略投资基金来欢迎科技股中的红筹股独角兽,也有随着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扩大a股权重而不断大幅扩大市场规模的外资,但不可忽视的是,市场容忍度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相应的转变过程,市场的投资习惯和风气不可能从习惯于短期套利转变为长期钓大鱼。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讲,科技股应该欢迎在海外注册的红筹企业回归,包括那些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但显然,目前更合适的选择离不开个人能力。对于红筹股企业,尤其是像batj这样的超级独角兽,最好实事求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而不是没有任何区别或条件就匆忙回来。对于像batj这样的超级独角兽,它是直接上市还是cdr也是模糊的。如果它没有在海外退市,也没有被分拆,为什么它能在中国两次上市?即使有条件安排其发行和上市,也要分期分批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只让狮子开口,即使他是一只大独角兽,他的归来不仅不能让他的同胞更多更好地受益,而且只会适得其反。对于科技局本身而言,只有在“严格标准”和“稳健起步”的有机统一下,市场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创新以及对风险的敬畏。■

对红筹回归既要包容也要敬畏

[编辑:梁爽]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对红筹回归既要包容也要敬畏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