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1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医药28日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其盈利能力继续稳步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0.84亿元,净利润38.81亿元,分别增长21.58%和10.24%;综合毛利率提高1.38个百分点,达到13.86%;经营现金流净流入31.35亿元,同比增长18.36%。
引人注目的是,在报告期内,上药集团通过增资和收购取得对广东浦田的绝对控制权后,开始通过并购和项目引进来丰富后者的产品线,不断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帮助拓展肿瘤市场,并通过推出重新上市计划,使广东浦田成为在危重病领域值得尊重和合作的生物医药领军企业。
2018年,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国家医疗保险局正式挂牌后,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迅速落地,药品质量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加快进口替代,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合理支出。在医药业务领域,药品流通的两票制得到全面推进,抑制了多层次经销商和不同层次药品价格超标现象,逐步将资源集中到龙头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制药主动迎接挑战,成功实现了年度经营目标。
报告期内,上海医药围绕集约化、创新化、国际化、产融一体化四大发展举措,着力提升内涵,推进重大战略实施,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创新产品渠道,加快全国商业网点布局,扎实推进国际化经营。
从行业细分来看,报告期内,上海医药行业实现收入19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9.86%,连续七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率;医药业务实现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20.51%,成为中国第二大医药流通企业。其中,医药行业主营业务贡献16.67亿元,医药行业主营业务贡献17.56亿元,分别增长15.59%和8.93%。
上海医药工业收入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这也是其培育重点产品的成果。报告期内,上海医药不仅累计销售31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还诞生了第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单一产品。此外,该公司通过进一步收购全球领先的尿蛋白制药公司广东浦田26.34%的股权获得了控股权。该公司已将全球首个且仅在中国上市的溶瘤病毒安克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交给广东浦田,以拓展肿瘤市场。
上海制药也不断增加在R&D的投资。报告期内,公司在R&D的总投资为13.89亿元(包括在建项目和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投资),其中R&D费用为10.61亿元,同比增长34.22%,占工业销售收入的5.45%。其中,18.70%用于创新药物研发,19.93%用于仿制药研发,33.60%用于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27.77%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
上海医药还加快了创新转型和国际化的步伐,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为未来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物的新突破铺平了道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收购建立了美国上海制药费城实验室,作为海外高端制剂研发平台。公司以中美双报告为目标,满足临床需求,在美国开展药物研发和注册,加快了公司产品能源水平的提升。公司还在美国圣地亚哥正式启动了R&D中心,开展生物制药领域的对外合作和股权投资,帮助公司与世界领先的生物医学技术接轨,提升公司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并建立了以实体肿瘤car-t研发为导向,兼顾成熟的血液肿瘤car-t产品,以细胞治疗的全面发展为重点的药物生物治疗中心。公司投资1700万美元参与美国on internal公司,全面探索和拓展血液和实体肿瘤领域的肿瘤产品布局,推动其产品的生产和上市。
在医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收购Kantler在中国的业务后,经营状况良好,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医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dtp连锁服务提供商和进口药品的代理经销商。数据显示,2018年,康德勒实现营业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率提高至0.9%。公司充分发挥协同优势,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在CDE 2018年批准上市的新药中,有20个品种是由国内商业分销公司进口的,其中15个品种是由上海医药获得的,包括两种pd-1新药oppo和keytruda。进口合资药品占上海医药分销业务收入的55%以上。
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近日表示,2019年,公司将启动新一轮三年规划,坚持集约化、创新化、国际化、产融一体化四大战略举措,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医药产业集团。他强调,公司的医药产业将向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物转型,力争在3-5年内跻身世界40强;医药行业保持中国行业前三名,并努力转变为以服务和技术为动力的现代医疗服务提供商。(杨伟中)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上海医药:国际化业务迈出坚实一步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