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金融新闻社4月15日报道,本月初,被称为中国货币政策制定“超级大脑”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迎来了新成员——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
不久,201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于4月12日在北京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经济和金融形势时,本次会议很少会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有望好转”。
无独有偶,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央行副行长陈13日也表示,中国股市正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迹象。央行连续两天对市场给予积极评价。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第一季度上证综指上涨了24%,沪深总债券指数上涨了2.14%。
蔡莲梳理了这次例会的草稿,试图找到与以往例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会议要点
稳步推进利率、“两轨一轨”等重点领域改革或加快推进
目前,中国仍然实行双轨制利率体系。一方面,存款和贷款仍然有基准利率;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易纲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最好的策略应该是逐步统一这两条轨道的利率,这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在2019年新年伊始的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将利率“双轨一轨”稳步纳入2019年工作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1月25日也表示,利率“双轨制”实际上阻碍了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双轨一轨”。本次会议将重新审视利率改革,改革步伐的加快值得期待。
关于两条轨道的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学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2019年可能会首先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有可能从目前的50%扩大到80%,甚至100%。不过,他也认为,这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其利润产生影响,而且中长期利差将会收窄。
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实践”
在谈到下一阶段的工作时,央行在上一次会议上增加了一句话:“着力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就业、稳定金融、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投资、稳定预期。”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华泰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认为,微观主体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地方债务“打开大门”,增加发行额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私合作项目。
2.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可以适当放宽融资限制。
3.国有企业作为经济支持的重要支撑,应该调整其去杠杆化过程。
4.激发私营企业的活力需要稳定的预期、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经济的信心以及减税和减费等实际措施。
在减税和减费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的现行税率由16%降至13%,运输和建造业的现行税率由10%降至9%,并继续推行第三及第二税率。企业社会保障缴款的负担也同时下降。
据估计,今年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纳负担将减少近2万亿元,远高于去年1.1万亿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目标。
“水清则无鱼”,而严格的监管往往是限制微观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财政减税,还值得期待的是央行将采取什么行动来进一步刺激微观主体在未来的活力。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易会满首次参加的央行例会 有哪些新措辞?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