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5日电(记者安、张丽娜)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沿省道向南走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巨大的沙果雕塑站在村头,就来到了齐鹤塘村。当你走进村子时,你可以看到到处的风景。蜿蜒的山路与田野里的风景相连。一座红砖白墙的新型住宅散布在群山之中,近万亩果林正在酝酿发芽。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临西县齐鹤塘村,两山夹一沟,山少地多,靠天气吃饭。这曾经是一条著名的穷沟。近年来,当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绿化,发展了林果业,树立了品牌,发展了乡村生态旅游,曾经不起眼的“小野果”正在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20世纪90年代,齐鹤堂村出现了“养羊热”。该村200多户人家饲养了3000多只羊。过度放牧十分严重,山坡被啃得光秃秃的,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春天尘土飞扬,夏天山洪暴发。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村民们越来越穷。“当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贫困无望。许多村民带着家人搬走了。”62岁的村民马湾回忆道。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面对严峻的现实,齐鹤堂村决定封山禁牧植树,走“绿化”、“生活”、“致富”的绿色生态之路。当时,两个村委会的队伍带头卖羊,带领村民在山上植树,带头实行有偿林地承包责任制。另外,2003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补助实施后,村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20年来,全村林地面积扩大到2万多亩,植被覆盖率达到81.6%,荣获国家生态文化村称号。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阳坡上满是杏树,阴坡上满是松树,山脚下的野果到处都是红色...村庄的生态得到了全面改善,林果业也全面发展。据村党委书记周瑞春介绍,村里的林果种植面积为7300亩,主要包括扁杏、苹果梨、沙果等10多个品种。该村还创建了“内蒙古野果”品牌,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近年来,村里也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村里90%以上的农民,实现了统购统销。同时,该村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果汁和蜜饯深加工产业,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实现村民增产增收。到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将达到1.5万元以上。

林西县委书记田向村表示,当地政府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培育林果、甜菜、中草药等优势产业,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以齐鹤堂为代表的一村被评为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稳步走在农村振兴的道路上。

农村的春天已经很晚了,现在齐河塘村的村民都在热切地盼望着春风的到来。半个月后,数千英亩的果林将迎来又一年的花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年,该村计划引进新的果树品种。马万看着屋前的果林说:“今年的收成估计不错,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