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2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4月18日电(记者朱)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1280多家特殊药品药店,很好地满足了患者购买和使用新型特殊药品的需求。然而,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制约了其规范化发展。4月16日,记者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在京举行的关于《零售药店特殊疾病药品服务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份空白皮书有望得到落实。
特殊药物药房(dtp药房)是处理特殊疾病的零售药房的缩写。它是一种药房管理模式,即药房获得制药企业的产品分销权,患者在医院拿到处方后,直接从药房购买药品,得到专业的服务和指导。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深化,预计医院处方外流将主要流向零售专业药店和医院周边药店。在相关生产企业的支持下,国内领先的药品零售企业纷纷成立专业零售药店,即特殊药品药店,以满足特殊疾病患者的购药和相关药学服务需求。
特殊药店不同于传统药店,传统药店通常经营非处方药(otc)和普通处方药。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叶榛介绍说,特殊药品药店主要经营抗肿瘤药物、罕见病药物和自身免疫系统药物等新型特殊药品。特殊药物药房是连接制药公司、医院和患者的平台。它还结合了药品配送的物流功能,是新型药品零售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据报道,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北京曾有一个心脑血管疾病专用药房的原型,但没有发展起来。直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特效药药房才开始正常发展。到2015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特效药药房发展迅速。据统计,中国有1280多家特色药店,2018年销售额约为110亿元。叶榛认为,特殊药品药店在政策、各种需求方以及药店的内部动机方面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专业数据公司的计算,到2020年,中国特殊药店面临的空市场将达到6100亿元左右,这是非常巨大的。
目前,我国特殊药房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药房的管理与区域间药房的管理以及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叶榛说,中国的特殊药品制药行业仍处于不规范的统一阶段,这与业务和服务需求极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的、完善的标准体系,以便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衡量专业服务水平和能力。
2018年初,在商务部的指导下,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医药公司和领先的医药零售企业共同完成了《零售药店特殊疾病药品服务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自2018年11月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开始对试点企业进行合规性评价。截至2019年4月中旬,36家专业零售药店完成了合规性现场评估。从试点评估和验证的结果来看,本标准的内容接近于专业零售药店为患者服务的实际情况,具有可实施性,为药品流通主管部门正式发布本行业标准奠定了实践基础。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理事傅说,中国的零售药店还没有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实现分级管理,美国、日本、欧洲的特色药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是行业转型创新的结果,也为下一步法律法规的制定做好了准备。本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专业零售药店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提高药店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服务水平,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高医药零售业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的优质健康发展;同时,对加强制药技术专业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一是便于监管部门对专业零售药店实施规范监管,更好地形成市场风险发现和管理机制;二是便于生产企业选择符合合作要求的专业零售药店,实现个性化营销推广,降低营销成本。在医疗改革过程中,该标准的实施可以为零售药店承接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等专业服务的管理和操作流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医药分开。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特药药房发展机遇显现 行业标准空白待填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