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7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以来,深市和沪市主要股指大幅上涨,各方救助项目逐步落地并发挥作用,股权质押风险初步缓解。但是,从总体上看,股权质押风险的化解,尤其是控股股东质押风险的化解,仍然是长期而复杂的,因此有必要坚持严谨的政策,进一步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为深入贯彻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风险动态跟踪和判断,我们总结了2019年第一季度深交所股票质押式回购的风险特征,并结合对股票质押风险救助情况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的相关思考。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一是股权质押风险已初步缓解

2019年一季度,深市和沪市股票质押式回购整体履约担保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高比例质押股票质押规模下降,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股票质押风险呈现出一定的缓释趋势。

一是股票业务整体履约担保水平明显提高。第一季度末,由于市场普遍上涨,股票质押式回购股票合约加权平均履约保证率达到300%,较2018年末增长近40%,为一年多来的峰值,合约履约的担保价值保证程度明显提高。其中,低于合同约定履约保证率的质押市值为2231亿元,占质押股票总市值的8.9%,比2018年末下降6个百分点。股价波动引发的违约情况明显减少,相关股东追加担保和提前还款的压力减轻。履约保证率低于100%的质押品市场价值约为1302亿元。与融资余额相比,融资缺口比2018年底下降了30%以上,证券公司和其他基金金融家的潜在损失大幅减少。一季度二级市场平均日违约处置金额为1.1亿元,约占两市平均日成交量的2/10000,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4.7%,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弱,但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信用风险。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二是业务规模持续下滑,高比例质押股票数量减少。随着贷款的偿还和股东质押的释放,一季度末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余额为11,259亿元,较2018年末下降5.6%,延续了2018年2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整体质押率超过50%的股票数量从2018年底的141只减少到128只,降幅为9.2%。随着业务规模的下降,个人股权质押的集中度结构进行了调整。第一季度合同还款总额为748亿元,约54.1%的还款资金对应于深证指数、上交所180、沪深300等质押股票。市值高、流动性好、代表性强的指数公司质押风险进一步缓解。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三是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优秀企业和股东得到更大支持。一季度,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增加融资619亿元,扭转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逐步萎缩趋势,同比增长41%,其中19.3%为救市资金,年化平均利率6.9%,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融资期限逐月延长84天,接近2018年2月水平,融资条件有所改善。质押股票业绩良好(2018年年报净利润或业绩预测同比增长),融资人资信良好(无违约处置记录),融资金额在实体经济中(包括生产经营、工业投资等)具有明确的融资目的。)占74.5%。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资源进一步向具有相应偿付能力的优秀企业和股东倾斜。这些股东的融资困难和昂贵的融资问题已经得到缓解。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第二,各方的救助措施逐渐发挥了作用

自2018年10月以来,许多政府、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参与了解决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工作,部分项目在第一季度逐步落地,对缓解股权质押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救济方式不断丰富。根据证券公司向深交所提交的统计数据,各机构投入的救助资金总额约为5000亿元。其中,当地政府设立了一个救助基金,宣布总规模约为2900亿元;46家证券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资651亿元人民币;18家证券公司收到发展信用衍生产品业务的无异议函,通过交易所市场达成6亿元的信用保护合同规模,带动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达到58亿元;九家保险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注册目标规模为1060亿元;14家债券发行商发行了规模为173亿元的特别救助债券。救济模式的特点是股份与债务相结合。国有资产出资或牵头的救助项目多以股权为主(约占70%),以战略股份为主,而证券公司出资的救助项目多以债务为主(约占70%),主要提供流动性支持。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第二,救灾工程逐渐落地,效果显现。实施的救助项目涉及148家上市公司,金额约584亿元,其中92.6%市值低于200亿元,92%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83.8%为民营企业,49.3%在2018年年报或业绩预测中净利润同比增长,表明救助对象主要是优秀的中小民营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存在质押风险或流动性紧张。地方救助基金主要帮助辖区内的上市公司,广东(34.5%)、北京(13.5%)和浙江(10.8%)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获得更多的救助基金支持。此外,救市对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有一定作用,已有148家公司获得救市,一季度相应股票市值加权上涨39.4%,比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5.5个百分点。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第三,深交所完善股票质押式回购机制,帮助市场脱困。今年1月,深交所发布了《关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放宽了合同三年展期的限制,调整了借入新合同偿还违约合同的适用规则。自公告发布以来,多家证券公司积极响应,新借合同39份,金额84亿元,有效缓解了相关股东的流动性压力。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三是进一步完善股票质押风险防控

虽然股权质押的风险已经初步缓解,各方的救助措施也逐渐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质押控股股东比例较高的信用风险仍然比较突出,部分项目面临救助困难。首先,第一季度,证券公司向深交所报告,有31家上市公司涉及控股股东违约,16家上市公司涉及通过二级市场出售和处置控股股东。上述数字与去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其中8人以上成为控股股东,持股质押率超过80%,质押控股股东比例较高的信用风险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由于社会资金筹集困难、参与意愿不足、项目目标筛选困难、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不一致、资金进出困难、收入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部分救助项目面临落地困难。

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综上所述,防范和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尤其是质押比例较高的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各方必须尊重风险,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统筹兼顾,制定精确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一揽子措施缓解整体纾困。深交所需要继续加强对股票质押风险的监控,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支持股票质押风险缓释产品的创新,与各方共同抗击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深交所报告:高比例质押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仍然相对突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