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27字,读完约9分钟

[金融实际上非常简单]

至少在2000年前,中国人已经精通现代金融理论,如不同时期的价值转换和贴现值。最后,虽然这些证据表明,借贷金融出现在几千年前,甚至已经相当发达,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它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直到近代才升级

金融市场,尤其是现代资本市场,具有诸多优势,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创业创新,还可以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风险挑战、提高生命安全。令孙婷印象深刻的是,金融对于解放个人,尤其是解放妇女和促进基层企业家精神是如此重要。当然,这些理解也让孙婷纳闷,既然金融市场如此之好,为什么要等到19-20世纪才让每个国家都大幅发展呢?例如,为什么中国直到洋务运动才开始学习参与证券市场?接下来,我们将回答这些问题。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古巴巴比伦的借款

如前所述,古巴比伦早在5000多年前就因跨期借贷而诞生了人物,这表明借贷交易早在5000年前就已存在,而且应该足够广泛,否则不会激发人物记录交易细节。从理论上讲,跨期交易应该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一种需求。根据《经济学人》2007年的一份报告,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原始社会,90%的男性在一年内会出去打仗,每年有25%至30%的男性会死于战争和狩猎,战争和其他暴力的原因往往是灾难,这是自然风险事件。因此,在那个时期,人们的生存风险一定很高,人们相互交流应对风险是极其必要的。只是在那个时候,人类通过部落公有制强迫人际互助,还没有进化到货币交换,所以也就没有基于货币的人际借贷行为。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大约12,000年前,中东的新月沃地,现在是伊拉克的南部,首先放弃了狩猎和采集的游牧生活,发明了定居农业,并慢慢产生了土地和其他东西的私人所有权。私有制的出现也促进了货币流通,允许小群体(如家庭)交换货币。众所周知,即使在农业社会发达时期,干旱、洪水、蝗灾、战争等风险事件仍然导致大规模歉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私有制和货币化的农业社会中,为了应对气候风险和平稳收入波动,人们不仅发明了存储技术,还发明了基于货币或实物的跨期贷款。这是一种逻辑,即人类不是一进入定居农业就发明借贷,而是等到农业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跨期借贷才会出现。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有考古证据证明这一点吗?根据耶鲁大学的威廉·戈兹曼教授在《价值的起源》中提供的数据,神庙是巴比伦最著名的建筑,起到收税和重新分配货物的作用。由于最初的自愿捐赠逐渐转变为强制性捐赠或强制性税收负担,受收成影响的农民和渔民不得不违约,要么向寺庙借钱,要么向他人借钱来支付寺庙的债务。但无论如何,跨期贷款交易诞生了。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书面记录发生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来自古巴巴比伦的乌尔第三帝国。当时,借陶片的契约还很简单,只记录谁欠多少银子,谁欠多少麦子。到目前为止,博物馆已经保存了大约十几份这样的跨期借阅记录。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数百年后,贷款合同本身演变成非常类似于我们的现代合同。例如,一件陶器是在公元前1820年7月留下的,距今已有3800多年。据记载,一个名叫Nabi-il-ishu的人在寺庙里向shamash借了9.33克银子,并承诺在收获季节偿还本金和利息。利息是根据本金和标准利率计算的。陶器上还列出了五名证人的姓名和签名日期。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公元前19世纪中期,刻在石碑上的著名汉谟拉比法典也明确规定了借贷利率。如果一个商人为谷物或白银提供有息贷款,他将向债务人收取100塞拉作为每300塞拉谷物的利息(即利率为33.33%),或每1谢克尔白银(180大麦谷物的大小)收取36塞拉作为利息(即利率为20%)。在反映当时巴比伦官方法规的其他书面记录中,也有类似的利率上限,实物借贷的利率定为33.33%,白银的利率定为20%。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这些刻在陶器碎片和石碑上的文件充分证明了借贷是正式的,是在4500年前发展起来的,否则借贷合同不会发展到如此标准的程度,汉谟拉比法典也不会明确规定借贷利率。

看到这一点,你肯定会说,4000年前巴比伦实物借贷的利率高于货币借贷的利率。这怎么可能与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反映的1930年代中国农村的情况相同呢?

相隔近4000年,一个在巴比伦,另一个在中国,但利率差异是相似的,这当然反映了其背后一致的人类逻辑。如你所见,借粮通常发生在春节期间,此时粮食最稀缺,价格是一年中最高的。因此,如果你手里有两两银子,此时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种方式是直接借这两两银子,半年后收取10%的利息;另一种方法是用两个银元买一个石头谷,把这个石头谷借给别人,等秋收结束后,让对方把石头谷还给你。但问题是,对方会给你多少粮食?如果你只要求10%的利息,要求对方在秋收时还你1.1石粮,那么秋收时的粮价会很低,1.1石粮可能只卖1两银子,也就是说你借粮后的实际回报率是-50%。也就是说,当你看春天的时候,未来的粮食价格是非常不确定的,但是十有八九,它会在秋收时下跌很多。因此,除非借粮的利率比借钱的利率高得多,否则你一定只想借钱并用钱偿还。从这个逻辑,你知道高利率的粮食借贷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剥削。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中国借贷的早期证据

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借贷是什么时候?中国早期贷款合同的实物和考古证据似乎很少收集,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推测。首先,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第二早放弃狩猎和游牧的人。九千年前,他们定居在黄河和长江下游,并逐渐发明了农业。也就是说,放弃原始生活方式的时间比伊拉克的中东晚了3000多年。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另一方面,我们至少知道,周朝最迟应该有一个相当发达的借贷业,即中国的借贷最迟应该发生在周朝以前,最迟应该发生在公元前1000年,也就是距今3000年左右,比巴比伦的考古证据晚2000年左右。一个充分的证据是儒家经典之一的李周。虽然李周的具体写作时间无法确定,但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朝之前。“周立路、地关路、全福”表示全福是主管全市的。如果你不在市场上出售货物,但如果货物被推迟用于民用,你可以在你的帮助下购买它们,并与你的货物一起预订,等待那些不时购买它们的人。任何给予荣誉的人十天内没有牺牲,三个月内没有葬礼。任何借钱给人民的人都将因为他的不同而获得贷款,国家服务将是利益所在。这里的意思是:全福负责使用市场税,购买市场上未售出和滞销的商品,并削价出售给民间使用,按原价购买,并逐一标注价格,等待有迫切需要的人购买。凡赊账的,如果赊账是为了祭祀,十天之内要归还;如果为葬礼赊账,它将在三个月内归还,并且不收取利息。公民有贷款提款的,他将与他的主管官员确认这笔钱并给予他,并按国家规定的税率收取利息。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因此,《李周》表明,至少到了周朝,人们才熟悉信用、借贷等跨期价值交换业务。

另一个可以证明中国早期借贷金融发达程度的文献是《九章算术》,这是一个从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传下来的试题。第七卷【收入不足】问题说:今天有人持有蜀国的货币,十三。第一次返回14,000,第二次返回13,000,第二次返回12,000,第二次返回11,000,然后返回10,000。每五个月还钱,本金和利息都用完了。问本如何持有金钱和利润?也就是说,在五次回报之后,资本和利润全部付清。那么,资本和利润是什么?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然而,在《算术九章》第三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有几千美元的借款人,月利率是30。今天,一个贷款人有750元,他将在9号归还。利率是多少?回答:六美分和三美分。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至少在两三千年前的中国,借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已经习惯了。然而,标准化的公共金融市场,如债券和证券,并没有进一步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今天演讲的第一点是,早在5000年前的巴比伦,跨期借款似乎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到了4000年前,贷款合同已经发展到相当接近现代贷款合同,甚至当时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有具体的细节来规范贷款利率。第二,在中国,李周所规定的全福的责任之一是在不同时期借钱给老百姓,并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不收利息,什么时候有利息以及如何确定利率,这表明至少在3000年前的周朝就已经熟悉了借贷。《算术九章》所包含的金融数学问题进一步证明,至少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精通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转换、贴现等现代金融理论问题。最后,尽管这些证据表明借贷金融出现在几千年前,甚至发展得相当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它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直到近代才再次兴起。

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这篇文章是陈志武教授在喜马拉雅山的金融课程的讲稿)

《陈志武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

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基金会主席。

签署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远古借贷为何没发展出金融市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