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看重大科技成果揭开神秘面纱——走进全国科技活动周国佳重大科技专题展
新华社记者东学和岳薇
核能“金钟罩”核电站示范工程,确保饮用水安全的“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系统,可勘探开发海底3000米以下油气田的“深水舰队”...在2019年全国科技周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以科普形式亮相,让公众领略“装备大国”的风采。
“核能安全吗?”“有辐射吗?”走进国家科技周的家,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核电特殊成就的展示。核电厂模型和科普动画向公众展示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核”。
“这是一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示范工程模型。其特点是将传统压水堆核电站的燃料棒改为燃料球,将核燃料颗粒分散在石墨球中,相当于给核能增加了一个“金钟罩”现场评论员谭开指着模型中不断移动的黑色石墨球。“简单的理解就是让经过处理的核燃料粒子再穿上一层石墨球涂层。这个“金钟罩”可以进一步提高核安全。”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研究生谭开告诉记者,自今年的科技周启动以来,他和同学们轮流在现场普及核相关知识,希望让公众对核电厂有更客观的认识,加深对核安全的认识,少谈核变色。
水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公众很少知道水从水源到水龙头是经过什么过程的。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展区,一个5岁的孩子张宇站在“全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示范模型”前,眼睛里充满好奇,聚精会神地看着闪烁的灯光。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将从源头到水龙头的整个工艺技术和设备融为一体。只有基本单元包括八个模块,如水源预警、湿地净化和生物过滤。目前,直接受益于该系统的人口已超过1亿。
中国的“深水舰队”是如何从3000米深的海底提取石油的?在油气开发专项成果展厅,前来参观的中学生们聚在“中海油深水油气田开发作业队”模型周围,听着讲解,着迷地做着笔记。
“这些高大的科技远离日常生活。它们通常只出现在书中。这是罕见的有如此密切的接触,它仍然是如此直观。”北京第五十七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叹息道。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风云四号卫星、“龙芯”和“兆核”系列通用处理器以及国产大硅片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公众驻足;国家在新药创制方面的大量重大科技成果也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药的创新能力。
“不管年龄、专业与否,每个人都充满热情地为原来神秘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就而努力。”芮成钢是国家科技周的工作人员,他表示希望这种科普活动能够正常化,尤其是对中学生和其他学龄儿童而言。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看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揭开神秘面纱——走进全国科技活动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展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