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哈尔滨5月30日电(刘、)30日,北京世博会迎来了黑龙江日。走进黑龙江展区,一幅色彩斑斓的“原生态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黑龙江特色园艺花卉、绿色粮食、水果蔬菜等展品琳琅满目。左右两侧的led宣传屏滚动展示龙江农业发展历程、优质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处处彰显“生态龙江、和谐自然”的展览主题。
在室外展园的绿地上,农业主题雕塑“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格外醒目,稳健有力的“手”托起了“中国饭碗”,就像一望无际的田野,升起了龙江农业的丰硕成果。随着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绿色农产品的优势日益明显。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三减”和废物资源化改造,黑土地正在加速向“绿色大粮仓”转型。
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吉镇农民王海芝的一个温室里,有几个装满白色液体的“神秘”大桶。“这是我们自己的天然酶,牛粪可以被它变成‘废物’。”王海志笑着说道。
西吉镇是当地著名的“养牛大镇”。王海芝一个人生活的长兴村的肉牛存栏量约为1800头,每年能产出6500多吨牛粪。利用有机农家肥发展绿色蔬菜种植,把自己的蔬菜大棚建成“生态花园”,一直是王海志的想法。
“房子门口有这么多牛粪,这不仅覆盖了土地,还影响了环境。可惜没有用它!”王海智开始研究有机农家肥的生产方法。首先,她利用生物菌使牛粪充分发酵并产生高温,从而达到杀菌杀卵的效果,然后使用“升级”牛粪的法宝——酶。王海芝说,与传统的牛粪堆肥方法相比,经酶活化的有机肥能更好的疏松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无异味,无昆虫,对环境更友好。
目前,王海智的50个蔬菜大棚都是使用自己发酵的有机肥,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农家菜非常受欢迎。今年,她计划和其他姐妹一起在当地建一个有机肥料农场,让村里的牛粪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作用。
在巴彦县明溪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小蚯蚓与牛粪反应非常好。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6000多亩,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了产业整合和发展,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所有这些,蚯蚓粪都是“重要的”。
蚯蚓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是一种肥效长的优质有机肥。它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和通风性能,便于好氧微生物繁殖,有利于根系发育,促进植物生长。
“按一定比例饲喂牛粪和秸秆,不仅能高效处理牛粪,还能消化大量秸秆,收获优质生物有机肥,可谓‘一箭三雕’。”该合作社董事长王德峰说,该合作社目前有一个300亩的蚯蚓养殖基地,每年可处理1万吨牛粪,消化1万吨玉米秸秆,生产5000多吨蚯蚓有机肥。目前,蚯蚓粪被用于该合作社的有机认证的新鲜玉米地。
蚯蚓粪投资少、收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家投资建厂。位于黑龙江850农场的卫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开始建设全新的蚯蚓养殖示范基地。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养殖示范基地整体项目完成后,将探索牛粪饲养、牛粪秸秆饲养、秸秆饲养等多种饲养方式。同时,在蚯蚓养殖、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秸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尝试。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方面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2015年,中丹液体肥料直接还田合作示范项目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启动。该项目可解决每年不排放12000吨粪肥的问题,同时有效培肥土壤,改良土壤。
哈尔滨市副市长赵戈出席了中丹战略领域农业现代化合作项目一期合作总结会,并表示希望今后继续扩大种养结合还田、数字农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示范项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畜禽粪便、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今天,生态农业已经深入人心,广袤富饶的黑土地正在向“绿色农业”迈进。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黑龙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力黑土地农业绿色发展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