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以6月30日为标准时间点,全面掌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陆地和沿海有人居住岛屿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现状和变化,形成2019年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支持自然资源管理,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为及时了解我国陆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信息的变化,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地理形势监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2019年国家地理形势监测的总体要求和实施原则,并对各省的任务进行了分工。
《通知》提出2019年使用符合地理条件监测要求的高分辨率航空空空间遥感影像,整合最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部门专题数据,以6月30日为标准时间。全面掌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的陆地和沿海有人居住岛屿的自然地理要素现状和变化。
根据通知,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贯彻中央精神,坚持国家立场,做好实施方案设计、任务部署和区域组织实施工作。首先,我们必须严格控制结果的质量。坚持实事求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业务和技术培训;明确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对本地区的质量监测结果负总责;强化质量问责机制。第二,需要严格的进度管理。严格的技术设计、图像处理、监控与实施、质量检验、成果审查、入库检验、汇总统计等时间进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及时分析和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地理条件监测是一场全国象棋比赛。第三,我们应该提倡综合分析。加强地理国情信息的深度挖掘,揭示地理空与时间的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内在联系,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和提炼,全面反映空土地的布局、生态状况和城市化水平
《通知》明确了四项实施原则。第一,全国统筹。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将对国家地理条件监测进行统一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组织国家地理条件监测的顶层设计,促进国家地理条件监测的整体发展。二是自上而下的联动。对地理条件的监测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进行。自然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地理和国情监测、数据收集和数据数据库建设;各省负责监测省级行政区的全部或部分地理条件。第三,因地制宜。地方政府可以在遵循国家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根据区域特点和实际需要,区分和拓展地理条件的监测内容和指标,增强针对性,丰富监测技术和方法。第四是共享应用程序。地理条件的监测结果由州和地方政府共享。国家数据库建成后,要及时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本地数据库结果,帮助完善省级数据库;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数据库结果提供给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指导和帮助建设和使用好数据库。
根据通知,2019年国家地理条件监测可分为六个阶段:准备、监测和实施、成果质量验收和审查、成果收集、数据库建设和统计分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将发布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定,并负责提供2018年地理条件监测的背景数据。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将分批发放卫星遥感图像。各省(区、市)应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专项数据的收集,并编制2019年区域地理条件监测实施方案。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汪洋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自然资源部启动2019年全国地理国情监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