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3字,读完约5分钟

编者/赵

近日来,笔者的朋友圈里“未知”的海印股票被抢购一空,这源于上市公司发布的“支持防控非洲猪瘟”的公告。然而,在受到监管机构的询问和市场的质疑后,海印股份将公告中的“不准确”归咎于“笔误”。在这方面,海印的股价已经走出了一个“过山车”市场,遭受重大损失的投资者不会购买它。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海印股票的闹剧将如何结束。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这不像“笔误”那么简单

6月11日下午,海印宣布计划与徐启泰和海南朱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公司计划根据合同向徐启泰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供1亿元人民币作为履约保证金,为生产非洲猪瘟疫苗做准备。2020年6月30日前,海印有权以9亿元的对价收购朱槿公司30%的股权。海印股份在公告中称,“朱槿多糖注射液”拥有专利权(包括专利申请权),可有效预防非洲猪瘟达92%以上。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在“好消息”被披露后的第二天,海印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价格关闭了每日涨停,但这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6月13日,深交所迅速发出关注函,要求海印披露朱槿多糖注射液是否符合疫苗的医学定义,是否属于非洲猪瘟防治疫苗,朱槿多糖注射液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预防率不低于92%的数据来源,是否有官方证明或其他证明文件,相关方是否获得相应的行政许可开展非洲猪瘟病毒的实验活动。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当天晚上,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官方网站也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没有接受任何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或疫苗,所谓的“能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的朱槿多糖注射液”也没有申请兽药注册,相关企业也没有获得兽药生产许可证。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及时澄清实际上表明,所谓的“非洲猪瘟疫苗”是完全错误的,目前该疫苗更不可能投入生产。在此背景下,海印于6月17日宣布,徐启泰教授及其团队已将他开发的“朱槿多糖注射液”准确定义为兽用制剂,“疫苗”一词从未出现在“合作合同”中。但是,由于员工的疏忽,公司宣布了一个错误的声明,将原来宣布的“准备生产非洲猪瘟防控注射液”表述为“准备生产非洲猪瘟防控疫苗”,因此,海印认为,公司信函中存在的问题是“笔误”造成的,并非有意误导投资者或作出虚假陈述。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但在我看来,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首先,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没有接受任何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或疫苗,上市公司立即发布公告,认为有效率不低于92%,涉嫌虚假陈述和误导投资者。第二,把“注射”写成“疫苗”是故意的还是“笔误”,值得推敲。毕竟,“疫苗”和“注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自今年年初以来,非洲猪瘟已在全国许多地方爆发,这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上市公司能够生产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将对公司的业绩和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将“注射”写成“疫苗”,海印的股票显然被怀疑摩擦了市场的热点。一旦海印的股票因为疫苗而站在风口浪尖上,它的股价就会像预期的那样上涨。然而,由于监管当局的及时干预,海印股份的疫苗“闹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加强监管,维护投资者权益是关键

在a股市场,像海印这样的上市公司摩擦热点并不少见。上市公司为了站在市场上提高股价,往往以牺牲诚信为代价进行相关公告,这不仅刺激了股价,也是为了吸引市场的注意力。然而,在对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并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之后,一个宣布终止相关事项的通知将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留给市场的往往是鸡毛。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海印股票的闹剧就是这样。在未取得相关兽药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发布生产准备公告,实质上是一种摩拳擦掌的市场热点行为,也有误导投资者和虚假陈述的嫌疑。这也是一份上市公司的书面公告,导致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上涨。然而,在相关监管部门相继采取行动后,其股价呈现出“过山车”趋势。在高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要么陷入困境,要么遭受严重损失。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事实上,所谓的“笔误”出现在公告中,这已经成为市场的常态。上市公司信函中的问题从高管签名、小数点和标点符号到数百亿美元不等。就像这只海印股票一样,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由于信任问题而暴涨暴跌,给许多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显然,投资者不应该为上市公司的信任买单。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托,根据现行证券法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处以60万元的罚款是最高处罚,对责任人员处以30万元的罚款是最高处罚。这种惩罚对违法者窃取的利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这种惩罚根本没有阻吓作用。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在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笔者认为,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托投资的监管无疑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例如,当海印证券交易所出现问题时,投资者买单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基于此,除了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外,如果上市公司的信托问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无论损害的严重程度如何,笔者认为都应该启动调查程序并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这样,利益受损的投资者就有了提起诉讼捍卫自己权利的基础。否则,像海印股票这样的悲剧将在市场上重演。

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编辑:张静]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海印股份涉嫌信披违规,岂能用“笔误”来搪塞?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