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1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1日,风的最低市值和st概念股在盘中走强,该板块个股突破了每日涨停的趋势。许多市场人士提醒,中国证监会已公开征求了对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意见。市场应该避免过度解读监管规则。“有进有退”是大势所趋。空没有出路去投机“壳资源”。我们不应该误解“重组新规”的政策方向,夸大“壳资源”的价值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处了解到,中国证监会近日组织了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目标的专项现场检查,许多公司和关联方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证监会也组织专项检查,避免退市,对符合退市标准的公司,经核实后坚决退市。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严格监管并购“三高”,坚决打击恶意炒壳等违法行为。此外,退市和清算工作将继续加大,重组和上市将不会成为退市公司的"免死金牌"。
对“炒壳”的监管并不宽松和严密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静表示,“累计首次原则”的计算期从60个月缩短至36个月,从时间维度放松了对“借壳上市”的认定。从财务指标来看,由于“空壳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较小,取消“净利润”标准只能为盈利能力较强、资产较轻的公司提供“借壳上市”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对“投机性空壳”的监管会有所放松,但对资产规模一定但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并购整合资源、升级产业更为有利。
“对并购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管部门对借壳规则的监管,可以反映出对清算重组的鼓励,但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明确的态度,对重组中的“三高”仍持高压态度。”华泰联合M&A业务主管兼董事总经理劳志明表示,借壳重组的监管核心在于资本市场的创新和优胜劣汰,退市制度的完善和严格监管也是并行不悖的。此外,M&A是内幕交易的高发区,无论是规则还是监管都将变得越来越严格。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处了解到,为了推进M&A市场的规范发展,加强M&A期间的监管,中国证监会近日组织当地证监局和交易所对M&A目标和重组上市公司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许多公司和相关方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证监会也组织专项检查,避免退市,对符合退市标准的公司,经核实后坚决退市。
据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证监会还将依托“三点一线”监管体系,提升整个并购链条的监管效率,通过加大现场检查等多种手段,持续严格监管并购“三高”,坚决打击恶意炒作空壳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蒙混”重组、盲目跨境重组等市场混乱。同时,监管部门鼓励和支持风险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清理落后产能和业务,推进“僵尸企业”、“空空壳公司”及时清理的情况没有改变。
“鸡犬升天”的样子很难再现
“借壳上市的常态化不会导致借壳上市的爆发,借壳上市的数量与ipo的常态化有关。”一家前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王分析称,“借壳上市”的成本实际上相当高。除了在实践中远远超过一般IPO的利润规模要求外,“借壳上市”的股份稀释率一般都大于IPO。与IPO相比,“借壳上市”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时间短、可预测性高。如果ipo正常化是可以预期的,上市可以在半年内完成,即使借壳正常化被释放,也不会导致借壳上市数量大幅增加。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明确表示,他将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坚持竞争中立,不唯所有权,不唯规模,不唯行业,只求优势和劣势,切实做到优胜劣汰。
“a股上市企业质量明显提高,进入‘速报速审’新常态。”贾茹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贾茹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认为,与此同时,上交所科技板块的快速推进也在推动其他a股板块的改革,并明确了“立即申报试点,即立即发行试点”的方向。
“当前a股市场继续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改革。市场主体已经就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达成共识,并逐渐形成了对市场估值水平的稳定预期。此外,目前的退市制度越来越严格,市场正在投机。“空壳资源”的行为学会了用脚投票华中证券研究所所长王波表示,此外,重组方案公布后,公司股价将不会像过去那样持续涨跌,这表明投资者对并购的态度趋于理性,很难通过放开创业板的后门来重现“鸡犬升天”的局面。
符合行业趋势的并购将成为主流
秦培静表示,本轮M&A政策的自由化不会重复前一轮M&A浪潮的错误,从长远来看,符合产业趋势的M&A将成为主流。
“从2013年到2015年,M&A浪潮的金融效应非常显著。越来越多的公司以短期利润和市场价值为出发点,这体现在成长股高估值下,通过固定收益融资并购实现低估值目标的延伸增长,给很多公司带来收益。沉重的资产负债表负担。”据秦培静分析,2017年至2018年商誉减值后,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产业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投资者也意识到外延增长并不等于内生增长,更注重通过并购目标提高企业的内生盈利能力。此外,自2018年第三季度M&A进入政策宽松周期以来,监管一直坚持渐进和有条件的放松,有能力和经验严格管理非法行为、恶意炒壳和“软糖”重组。
王认为,规范“借壳上市”与打击混乱的借壳交易并不冲突。“借壳上市”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而高估值、内部发行交易和财务欺诈等混乱现象与“借壳上市”行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关系。严打是正常的,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从严处理。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a股市场将更加敏感和高效,退市也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王波认为,这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有进有出”是大势所趋。空没有办法推测“壳资源”,所以我们不应该误解重组新规的政策方向,夸大“壳资源”的价值。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证报:“垃圾公司”出清态势未改 "炒壳"监管只会更加严格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