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0字,读完约5分钟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在盛通集团的债权人中,除了中信银行的一批养老金产品、企业年金和理财产品外,实际上还有恒大人寿保险和平安养老保险两大保险基金。

那么,为什么上述低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持有违约债券呢?业内人士对此感到困惑。至于今后如何应对,隆安律师事务所的潘律师建议,保险资金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是个人客户,可以按照小债券持有人的比例赎回。如果是自有保险资金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委托资金,应按机构债权人的赎回方案办理。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平安养老和中信银行等机构的财务管理陷入了圣通债务的泥潭

在圣通集团的债权人中,有些机构是特殊的:保险公司、养老金和企业年金计划。根据记者获得的债权清单,恒大人寿对圣通的债权总额为5.61亿元。基于此,恒大人寿也被选为债务委员会。平安养老保险的七个产品也持有圣通债券:工行持有的债券数量最多,达到4022万元;招商银行持有平安研究驱动的固定收益养老金产品2077万元;中国银行持有平安人寿企业年金集合计划1027万元;中国银行持有圣通债券,平安养老拥有1.94亿元自有资金。此外,中信银行汇英系列理财产品对盛通集团的债权达到2.87亿元。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平安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重要管理者。2017年,平安养老保险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位居行业第一。然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8年企业年金运营数据,平安养老保险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为2065亿元,排名第二,被泰康资产超越。就业绩而言,平安养老保险也表现一般。平安养老保险管理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固定收益组合)的加权收益率仅为1.6%,处于行业中间,比2017年下降了3位。单一计划(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回报率为4.73%,在行业中也排名较低。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上述保险金是有意还是无意损失的(基于垃圾债券策略,债券是在信用风险发生后低价买入的)?记者还采访了恒大人寿,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由于近年来频繁违约,垃圾债券策略受到了许多风格更激进的投资者的青睐,如私募和经纪资产管理。记者还从多方面证实,包括乐瑞资产在内的许多私募,购买了盛通的小额债务,以提高整体收入。然而,一般来说,垃圾债券策略侧重于低价和轻型仓库。上述定向增发的规模从几十万元到两三百万元不等,超过一亿元的头寸很少。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保险基金投资于风险相对较高的私营化工公司?”一位资深信用评级从业人员直言不讳地告诉《红色周刊》记者,在国外成熟的养老金投资体系下,现金流稳定、风险小的企业更受青睐,尤其是在公共服务、电力供应等行业。“即使是像诺华这样优秀的化工行业领导者,在保险基金的投资领域也只占很小的比例。”保险资金再次卷入圣通债务危机,表明外部评级公司无法提供真正的风险识别服务,中国债券市场的资产配置功能不是很强,流动性太弱。“国内银行间信用债券流动性太差,市场自发定价能力弱,买方机构往往坚持到底,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就很难脱身。”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已经表达了他们的理解。“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计划的总体风险控制将更加严格,但对各公司可能特别乐观的债券,也可以在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后,被选入投资池。”一家大型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民营企业大规模违约,整个信用债券市场发生了变化。很难说保险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不好。“2018年后,各机构的风险控制变得更加严格,但持有股票债券的可用方法不多。”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债券市场频频违约,考验着保险资金的风险控制能力

圣通的债务危机也暴露了保险基金面临的信用风险。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不久前发布的《2018-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研究报告》显示,在221家保险机构管理的15万亿元以上的总资金中,债券仍是最受青睐的资产配置类别——具体而言,债券投资占39%,银行存款占12%,金融产品占18.5%,股票和公共基金仅占10.8%。债券作为最重要的配置资产,有效地平抑了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波动。例如,2018年,当股市大幅下跌时,企业年金仍实现了3%的正回报。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一般来说,养老金/企业年金和银行理财被认为是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那么这些机构为什么要踩通的债呢?记者还采访了恒大人寿,该公司未予解释。但是,从中信银行汇英系列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来看,其债券风险控制标准为:标的评级≥aa的短期融资、标的评级≥aa+的中奖彩票、公司债券/公司债券。为圣通提供评级服务的大公国际,直到2018年底仍将aa+作为其主要评级,这正好符合中信汇英理财的标准。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然而,在过去两年里,高评级债券违约的情况并不少见。风向标显示,在2017年以来违约的314只债券中,有42只债券在发行时评级为aaa/aa+级,如17只胡华新scp001,已发行时评级为aaa,现在已降至c级。中国民生投资违约后,其在新世纪的评级仍保持aaa级,这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与私募和经纪资产管理相比,保险资本的性质更为特殊。考虑到债券市场刚刚突破汇率,保险基金如何面对信用风险?客户也能接受投资损失吗?对此,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潘认为,近几年债券违约后的整体清偿率只有48%,但一般来说自然人持有的小额债券会全额偿付或高比例偿付。因此,他建议,如果保险产品的客户是自然人,就应该根据自然人的债券支付计划来对待他们,即应该尽可能全额支付。如果是保险资金的自有资金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委托资金,按照机构债权人的赎回方案办理。■

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平安、中信卷入胜通危机 险资如何面对信用风险?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