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58字,读完约9分钟
招商银行的财务管理出现了突发事件,打破了银行的公平交易,间接推高了市场信用风险,导致了信用分层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招商银行正在加速向“金融科技银行”转型。尽管在其报告中并不清楚金融技术带来的额外收入是多少,但正如招商银行管理层所说,未来已经到来,在这条道路上可能别无选择。
最近,招商银行饱受负面消息困扰,客户服务质量下降,与光大证券的纠纷,与钱端的争吵,涉及美国的诉讼等。这些都不令人担忧。6月25日,资本市场上与美国相关事件的发酵导致招商银行a股价格暴跌8%以上,交易量创下四年来新高。
也许是最近负面信息的积累。6月27日,在招商银行召开的2018年股东大会上,《红周刊》记者现场观察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增加了一个安全环节,怀疑“钱端”维权人士出现在现场。另外,股东大会的提问环节时间不够。会后,管理层没有像以前那样与投资者沟通,而是直接离开了。
关键不是打雷,而是你能否在贷款之前、期间和之后尽职尽责
与“钱端”公司“14亿元理财资金逾期”及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资本34.89亿元的诉讼纠纷,均与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有关。事实上,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平台招商局财富(招商局Wealth)不仅介入了光大项目,其投资者包括襄阳雅克商务区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齐飞翔一(北京)软件有限公司也曾多次被起诉。
在这方面,长期跟踪招商银行的投资者顾告诉《红周刊》,首先,有必要明确,只要资产配置在高于国债收益率的地方,就存在风险。不过,他也表示,招商银行有超过6万亿的表内资产和大约2万亿的表外资产,即使按照1%的极低不良率计算,不良资产也有数百亿。如果一个是30亿,即使每个月都有一个爆炸,也是可以容忍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财务管理来说,首先要了解的是,财务产品的支付不是一成不变的,投资者在享受高回报的同时,必须承担高风险。有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关键问题不是有没有打雷,而是招商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在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是否尽职尽责。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没有证据表明最近几起“踩雷”事件是由招商银行的严重失职造成的。”
这也是招商银行最近集中曝光的风险。龙鹰引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童迪珍认为,“这可以看作是近期银行整顿和金融供给方改革的一个缩影。”4月3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发布文件,将风险分类范围从表内信贷资产扩大至所有承担信贷风险的表内和表外资产,这将对未严格分类的银行形成压力,要求其补充拨备。不久前,“承包商银行”事件,中国招商银行p2p“钱端”爆炸等。是打破银行公正赎回、间接推高市场信用风险、导致信用分层的结构性问题的背后。
童迪一进一步表示,预计在监管层面处理招商银行及其衍生产品问题时,将明显借鉴2018年的经验,防范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总的来说,当前银行业正从业务差异化走向风险差异化。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突出。在近期“黑天鹅”影响力消退后,招商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的总行,凭借客户数量多、资金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仍将是投资者投资银行类股的首选。
在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上海实力资产首席执行官陈力向《红周刊》记者表示,招商银行在前端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仅从光大证券就可以看出,其投资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不可能单纯依靠后端担保。关键是提高前端业务能力,推进风险管理。
在此次股东大会上,一些股东还向管理层询问了最近三家中资银行收到美国法院传票的事件。对此,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表示,招商银行一贯高度重视反洗钱和制裁合规管理,拥有完善的反洗钱和制裁合规体系。李建红进一步解释道:“强烈的风险意识可以化解风险。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招商银行通常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几个要点。有必要弥补短板,但也要固定底板,消除盲点,短板和死角。
对于美国司法系统可能制裁三家中国银行的传言,专业投资者兰迪表示,情况很复杂,需要进一步观察。虽然“钱端”事件给招商银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它是招商银行几年前推出的平台产品,不是自己的产品。但是,也不排除总行在给分行分配任务时过于强调销售的可能性,导致一线销售人员未能明确提醒客户风险。兰迪认为,这件事涉及的规模是有限的,即使招商银行承担全部责任,对报表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不会影响招商银行的内在价值。
客户服务质量面临同行超越
长期以来,招商银行以优质服务起家,但《红色周刊》记者从许多私募机构了解到,近年来,招商银行对优质客户的服务有所下降。例如,深圳玉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对《红周刊》记者表示:“2018年我几乎要取消招商银行的账户。”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君妮也对《红周刊》表示:“最近有客户反映,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不如以前。”
对此,《红周刊》记者采访了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机构业务相关负责人。她回答说,招商银行有7万名员工,但有1.2亿零售客户和7.29万私人银行客户。我们不希望看到服务质量下降。“因此,招商银行应该把金融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手持生活应用的数字化获取率已达62.3%;招商银行应用的数字客户占比超过30%,比2018年同期增长12%。这两大应用的金融服务场景已经达到了数千万个。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招商银行的服务仍被平安银行等类似银行超越。平安银行的“投资+一线服务人员+系统授权”充分体现了其依托平安集团的优势,并为客户提供医疗、美容、高尔夫等全方位定制服务。据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平安银行拥有3万名符合标准的私人银行客户,同比增长27.7%,高于零售客户20%的增速。
面对同业竞争,君妮认为这可能会影响招商银行高端客户的增长率。长期以来,满足客户需求是招商银行长期保持超额回报的重要原因,而私人银行业务是对零售业务贡献最大的业务。虽然对平安银行来说,较高成本的存款来源必须对应一些高风险资产,而高风险资产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但这种策略对客户更有吸引力。
目前,“金融技术”的概念已经成为与“撤退”业务转型相比的一种普遍趋势
在此次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提问环节持续了约40分钟,实际上只有三位股东提问,共计四个问题。作为回应,市场嘲笑招商银行召开了一次历史上问题最少的股东大会。
在提问环节,第一个问题是招商银行金融技术的效果和流动性。
对此,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表示,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各大、中、小银行都希望向招商银行学习,在零售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招商银行的竞争对手包括同行业的大、中、小银行,但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最大的颠覆性风险不在同一个行业,而是在不同的行业,主要是金融技术。
此外,股东大会还通过了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李建红表示,为贯彻“科技领先”的战略方针,加快向“金融科技银行”转型,招商银行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计划时,将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原则上,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预算金额不低于招商银行上一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集体口径)的3.5%;其中,经董事会授权的“招商银行金融技术创新项目基金”的预算投资额原则上不得低于招商银行上一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集体口径)的1%。
在此次股东大会上,中国招商银行对金融技术进行了强有力的阐述,业内对此反应不一。有些人认为金融技术不能立即产生结果,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如此宝贵的时间,但现场的一位投资者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在这方面你值得一写。”他表示,招商银行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
事实上,虽然“金融技术”一词很流行,但即使像招商银行这样高调,也很难在报告中看到金融技术带来了哪些额外收入。然而,正如招商银行管理层所说,未来已经到来,在这条道路上可能没有其他选择。
对此,@ice_招商银行顾表示,招商银行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依靠网点获取客户是一条死胡同,而要想建立庞大的客户群,就只能依靠基于金融技术的数字客户。未来,只有外国金融技术公司才能颠覆银行。如果你现在不下定决心向金融技术转型,你只能在未来放弃市场。招商银行转型的优势在于拥有长期积累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一批高净值的忠诚客户。
不过,他也表示,招商银行的转型并非没有困难,这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上,一方面,它不是要在白皮书上重新绘制宏伟蓝图,而是要考虑现有资产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种转型更加困难。此外,金融科技公司受监管的限制较少。
Randy认为,招商银行相对较早地转型为金融科技银行,分行实施得非常好,大家都很重视。我相信技术和金融基因正在一点一点地注入招商银行的血液。与同行相比,它不仅是领先的口号,也是领先的理念。他说,他对招商银行技术基因的创新方向持乐观态度。
(本文已在2019年6月29日出版的《红色周刊》上发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股东会召开恰逢负面消息缠身 招商银行风控能力引争议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