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43字,读完约16分钟
南京大学的梁莹为了洗脑自己的学术历史,把曾经发表的中文论文全部“默默地”撤走了。
但这不是最“冷酷”的。 因为——
最近得知,某学术会议的主办者同样“默默地”撤走了1258篇稿子! 是的,没错。
在一次会议上,撤回了1258篇稿子。
这是ieee和上海大学共同主办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国际会议”。
很多人精通ieee,其中文名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是国际电子技术和新闻科学技术人员的协会,被认为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专业技术学会”。
但是我们打算以后再说上面的学术会议。 因为——
ieee悄悄地撤回的不仅仅是这次会议的论文!
在过去十年中,ieee作为会议主办者撤回了7000多份自己主持的会议论文和摘要,但这些撤回的稿件作者几乎都来自中国。
记者从拆迁注意数据库中挖掘出2008年到ieee会议论文的拆迁情况,结果吓到了skr人。
一共撤回了7263篇论文,其中6866篇来自中国。
emmmm……谁能告诉我年和年发生了什么? !
因此,记者通过庞大的数据库新闻挖掘了年和年被拆除的原稿来自中国的论文状况,吐血整理了以下图表。
年ieee拆除的会议论文/摘要中来自中国的数量(数据源: theretractionwatchdatabase )
问题是,去年9月的这个高峰是什么?
继续搜索。
从9月1日到9月6日,一切风平浪静,没有撤回原稿。 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不,9月7日当天,ieee拆除了455篇会议论文和摘要。 其中有
3 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的348篇。
之后几天又撤回了——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的129篇。
the2nd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scienceandinformationapplicationtechnology的289篇。
(看看这三个会议。 因为它也会出现在名字之后)。
看看年的情况
年ieee拆除的会议论文/摘要中来自中国的数量(数据源: theretractionwatchdatabase )
问题又来了。 年6月的这个高峰是什么?
接着检索,开头提到的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e-businessande-government”(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国际会议)发表了6月的高峰完全“依赖”的会议
根据10年的数据检索分析,记者整理了100多篇撤回量的会议名单。
不过,迄今为止受到关注的3个会议都很有名,排在第5位、第9位、第11位。
在此表和前面搜索时,得出了以下结论。
10年来ieee撤回的7000多份会议原稿中,这12份会议占了“半壁江山”。
2、拆迁现象严重的会议集中在和年。
12次国际会议的举办地都在中国。
当然,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我们试着“深入”地扒了这些会议。
例如,第一位的、在文案开头叙述的会议,在“百度词条”中有这样的介绍。
百度百科
观察红框中的字,“会议结束后两个月完成ei全文的核心检索,速度快,震惊学术界,得到广大作者的赞扬和好评。 ”。
第二名的会议就像第一名的会议一样“似乎没有得到很多作者的称赞和好评”:
百度百科
第5名的会议在官方会议博客上做了自我介绍。
资料来源: esiat会议官方博客
我想是ei是否收录,检索率有多高,投稿者和会议主办者都很在意的事件!
当然,我们还注意到了国际计算机科学和新闻技术协会,这是会议主办者在桌子上重复的名字。
资料来源: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新闻技术协会( iacsit )官网
对很多中国投稿人来说,个人资料的最后一句“我们会议收到的论文发表在有名的期刊上,提交给主要的索引服务平台用于检索”可能非常有魅力。
在惊讶和感叹之后,我们继承了理性从以前就流传下来了——
为什么撤回的都是中国人的论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有了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点专家。
在采访中,许多专家要求匿名。
一位专家拒绝采访后,说出了推心置腹的真相——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听到了很多人的声音。 其中也有很多专家面对问题,用实名回答问题。
问题1 .为什么会议论文/摘要容易成为问题?
匿名专家a :
“与期刊相比,会议论文的发表时间更快,审阅和编辑不那么严格,会议论文一般只有一审,有些好的会议有二审,但期刊通常从二审到三审。 而且期刊论文更严格,数量也少一点。
期刊审查过程有专业责任,质量通常比较可控,而且很多期刊经过时间检查,比较成熟。 会议通常比较一些热点问题,有些人建议就开会,然后会议成立组织进程委员会,通过进程委员来审查。 程序委员不那么严格的话,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
问题二、被拆迁的会议论文为什么来自中国,这种现象证明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传达系教授李大光:
“中国国际型会议的问题:现在会议有不好的倾向,越来越大。 大规模,推广力量大,回忆效果大,会议越大价值越低,被称为“合法学术腐败”,但消耗了巨大而毫无价值的学术成果。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
“有些所谓的刊物瞧不起中国人,但除了说明中国人是傻瓜以外没有用。 能大量发文的是烂书。 ”。
匿名专家b :
“这种现象证明了急功近利(行政) +审查判断太多(行政) +缺乏高学术鉴赏力小组=数量判断=追求数量=科研失信”。 ”。
匿名专家c :
“提出文案应该是科学研究的自然说明,不是一种利益而是追求,利益后,出什么蛾子都不奇怪。 ”。
问题3,ieee在媒体上设立了由员工和志愿者专家组成的委员会,作为会议文件的“门卫”,提供了追加的质量管理,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冯琦研究员:
“如果国家在谈论科研诚信,应该把什么样的喜欢假的人从科研团队中清除? 因为假的人不适合在科学和技术行业生活。 假的行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最理所当然的。 是事实上的要求。 ”。
匿名专家a :
“以论文数的检索为目的的会议,在前10年很多。 近年来,随着大家水平的提高和学术规范的加强,这样的会议越来越少。
一般来说,会议的影响很大,看论文的引用率、记录率、引用情况。 论文的引用情况越好,记录率越低,证明这个会议的质量越高。 但是论文的采用数量不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指标,反而是质量高、影响大的会议多,论文数量少。
如果只是因为没有严密的同行评议审查过程而撤走原稿,则需要证明与模仿、伪造等恶性学术行为相关的性质不同。 ”。
李大光:
“根据ieee的应对,这些论文不符合国际期刊的规范要求。 这可能与期刊论文的剽窃模仿不同。
中国人在参加国际会议或发表海外期刊时不太了解他们的规范和要求,有几个理由。 第一,对海外会议论文期刊了解不多。 第二,学生和研究者没有接受相关训练。 第三,论文中混合文化、政策的复印件,典型的中国式表现不符合国际会议的投稿要求。
关于剽窃,研究者往往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在引用别人的复印件,但由于不知道相关引用规范而犯错误,有意无意地加强学生和科研人员学术规范的训练,在国际语境下的论文表达方法的训练 ”。
今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可靠性建设的几点意见》,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对严重违反科学研究可靠性要求的行为实行终身追究,一经发现,随时调查解决
另外,10月23日,科学技术部等5个部门展开了整理“唯论文、唯职名、唯学历、唯奖”的特别行动。
这次发现的很多情况,我们有关部门怎么解决? 我们会继续关注的 ……
science报告地址:
science mag/news// 10/what-massive-database-retracted-papers-reveals-about-science-publishing-s-death
数据库地址:
retractiondatabase/
扩大阅读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论文撤回是科学过程的一部分
“我认为撤回是科学进程的一部分。 许多问题论文只在发表后发现,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发生拆迁现象。 ”。
——菲利普·坎贝尔《自然》总
文|赵广立
本文转载于《中国科学报》微信公共平台“科学网”( id:sciencenet-cas )。 原文于第一年11月4日发表,原文被删除,不代表智囊团的观点。
1
谈论虚假论文被撤回:拆迁现象“必然发生”
问:你想评价最近哈佛大学的“撤稿”吗? “自然”在什么情况下要求撤稿? 学术出版物采取那些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吗?
菲利普:我不评价具体的事情,但可以撤回这些问题进行评论。
对“自然”来说,一旦发现原稿有非法之处,我们就撤回原稿。 我认为这是科学过程的一部分。
实际上撤回原稿的话,只有50%可能是因为学术行为不好,但很多时候也有必要以非常正直的理由撤回原稿。
我很乐意撤回这些原稿,但对于可以以不诚实的理由撤回原稿,我们也很乐意撤回原稿。
因为对科学期刊来说,我们必须修改这些记录。 不是集中精力去寻找应该谴责谁。
你还在问我为减少拆除原稿的现象做什么吗? 应该说这非常难。
因为实际上只有在论文发表后,许多其他科学家重复他的实验,发现他们得不到相应的实验结果,无法复制这个实验时,当时的论文才有问题。
对记者和同行评议员来说,他们实际上只能信任作者在自己的论文中说明的复印件。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先发表后,在之后的事态迅速发展中,经常会发生当时有问题的现象,即必然会发生拆除原稿的现象。
我想可能有办法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也就是说,我们的期刊要求作者继续用自己的论文全面说明和披露自己的工作情况。 因为如果作者能这样做,很可能会减少他们的欺诈行为和欺骗机会。
q :说到同行评议,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同行评议者似乎很少。
菲利普·坎贝尔:我们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实验室、听取学术报告等方法寻找越来越多的同行评议员。 我们必须目击这些科学家,和他们交流。 同时,你需要听这些学者和科学家的话。
现在发表的论文更多,如果找到新的同行评议员,我们会寻求他们的帮助。
关于同行评议员的数量,确实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不平衡,我们也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但我们现在只能做到。
问: 9月《自然》发表了几千名作者大约每五天发表一次论文的报告。 其中也有不少人来自中国。 你对这个有什么评论吗
菲利普·坎贝尔:我看了相关的报告。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个的。 我们在审阅中尽量确认作者---为论文做出贡献的签名作者。
你说的可能只是有人给别人的论文起了名字。 我们努力不制造这种状况。
现在不知道该报告中提到的人是否有“自然”作者,这个事件确实需要研究和调查,任何大学都应该采取措施展开调查。
问:为什么不把类似的学术做得不周到或虚假?
菲利普·坎贝尔:学术不端只是我们随时发现或收到相关消息时必须马上行动。
既有审阅者在发表前发现问题的情况,也有在发表后发现问题的情况。
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要联系作者或作者所在的公司,去看发生了什么。 真的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下,我们会采取例如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要求拆除原稿等行动。
2谈论创新和创业:青年科学家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问:多个青年科学家在论文发表上倾注了最重要的精力,不太希望改变科研成果。 你觉得这个现象怎么样? 对年轻科学家来说,应该平衡地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转换的关系吗?
菲利普:我想说年轻科学家应该做什么。
一些青年科学家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试图增进这方面的知识,这些科学家得到了包括捐助者、科学界内部的支持在内的巨大支持。 其他年轻科学家想帮助我们开发产品和创业企业以实现我们的世界更健康、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他们的支持不太多。
我认为现在学术系统必须做出调整,向各种青年科学家提供支持。 有些青年科学家开展这种事业不够尊重,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我鼓励研究者做自己想做的研究,走他们的大脑带他们去的路。 这种热情很重要。 不管他(她)是想处理根本问题还是具体的实际问题,只要他足够,他有热情就能做到。
但是,作为学术界的一员,青年科学家也确实需要发表论文,以论文的形式表现世界信息及其研究成果。
问:中国在科研投入和科研生产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二,但我们深感与许多行业最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如何评价中国科研的现状和水平?
菲利普·坎贝尔:我和中国交往了20年,曾经多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政府在科技行业的投入和持续性印象深刻。
我认为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在任何竞争最激烈的科学行业都是如此。
从《自然》学术杂志发表的复印件来看,十年前可能一年只有四五篇中国科学家的论文,现在一年达到了一百多篇。
因为没有理由不认为这种状况会继续急速发展,中国的科研水平会扩大和加深。
3谈“自然”的总记忆:期待着外星生命的发现
问:你认为你领导《自然》杂志22年以来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菲利普·坎贝尔: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自然”作为“杂志”这一部分的属性,规模大幅度扩大、成长。
我刚成为“自然”的时候,作为杂志的复印件非常有限,关注科学政策。 现在自然”还有很多其他副本,如观点和信息报道。
对网民来说,能意识到“自然”也是杂志也很重要,至少和作为期刊的分量一样重。
而且,现在我们允许在“自然”内部推进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推进更可靠的科学,推进更好的管理,对待青年科学家。 这些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
另外,作为学术杂志,《自然》现在发表的行业比过去多,以前没有发表过论文的行业也现在发表了。 例如有机化学、社会科学、高能物理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作为学术杂志的这一部分也在扩展。
问: 22年“自然”的总岗位和最近最令人兴奋的自然科学行业的突破是哪个? 最近有什么魅力的网络产品?
菲利普:我说《自然》是学术杂志,也是杂志。 这两方面我都有特别的记忆。
克隆羊“多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时,我才刚刚从事“自然”,当时这个事件使我们震惊。
当然,对研究者来说,他们不这么认为。 但是,之后发生的一切,包括围绕克隆羊的各种讨论,使大家感到吃惊。
后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也让我兴奋,包括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弗洛雷斯人。
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关于最近让我兴奋的行业,我认为是外星行星的发现。
到目前为止,只知道地球这个行星,不知道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但现在知道有几十亿、几百亿行星。
我希望将来能在这样的外星行星上发现生命。
也许他们不是可以直接和我们表达信息的智能生命,但至少在某个行星的大气中可以看到一点迹象。 一想到这个行星上可能存在微生物和其他某种生命,我就很兴奋。
我认为在互联网行业,维基百科是特别大的成就。 那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在科学的各个行业,维基百科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知识宝库。 这对我个人来说,实际上对所有人来说,那将使知识非常广泛,可以获得。
总制:王磊
监制:夏宇
编辑责任:戴丽李逸博
编辑:谢芳
文|倪思洁韩扬眉
本文转载于《中国科学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平台“科学网”( id:sciencenet-cas )。 原文最初于年10月28日发表,原标题为“会议撤回了1258篇论文! 收回稿子,有些比南大梁莹狠! 》不代表智囊团的看法。
(原标题“一次会议撤去1258篇论文! 收回稿子,有些比南大梁莹狠! )。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一场国际会议撤下上千篇论文:大多来自中国,比南大梁莹更狠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