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25字,读完约14分钟

1945年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出席这个仪式的中国代表团有徐永昌大将、杨宣诚海军中将、朱世明中将、王之少将、李树正上校、王丕承上校等6人 除了代表中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的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以外,其他5人现在可能大部分人连名字都没听说 本文介绍的是代表团的二号人物杨宣诚,他是海军中将,但不在海军工作 他曾留学日本担任日本海军武官,熟悉日本情况,因此在抗战期间担任军令部第二厅(情报局)的厅长,主要指导对日情报事业,是战时中国军事文件的掌门人 在中国代表团中,杨宣诚穿着海军军服,头上戴大帽,身高1米9,非常显眼的第二排左二,深色军服大帽是杨宣诚中国军事部件报掌门人杨宣诚,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字朴园,本名 1906年留学日本,1908年进入有名的江田岛日本海军兵学校,结束基础学业后转入日本海军水雷学校 在日本,与湖南同乡黄一欧亲密交往,由此认识了黄一欧的父亲黄兴,受其影响参加了兴中会,后来参加了同盟会 1911年,杨宣诚学成回国,加入长江舰队。 正好是武昌起义,和舰上的革命党人起义,支援了逆流而上的武汉。 辛亥革命后担任“楚泰”号铁炮官兼教官,进一步援助鄂舰队参谋 1912年被公派留学,进入南加州大学商学院深造 由于“二次革命”的失败,革命党的公费留学生全部被取消,杨宣诚被赶出了美国,但无法回国,只好流亡日本。 黄兴在东京创办政法学校,收容革命党人,杨宣诚担任教授翻译,借此机会在名流学者中获益良多 青年时期杨宣诚于1916年,杨宣诚回国 当时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全国仇日高涨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解雇了原来聘请的日本教师,留下了大量的日语讲义,杨宣诚暑假无视报酬翻译了很多讲义,为校长吴雁舟做了方便,邀请他当英语教师。 这时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也在该校工作。 毛泽东,李维汉当时在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因为杨昌济的关系也认识杨宣诚,经常一起讨论。 1920年7月,杨宣诚被湖南总督赵恒ti聘为省长公暑谈判系长,之后晋升为谈判司长 我1926年去武汉大学教日语 “九一八”事件后,经同乡贺耀祖将军推荐,杨宣诚就任驻日少将海军武官 当时,中日关系已经紧张,但中国的对日情报,特别是军事事件报的工作非常薄弱。 杨宣诚感到很重的路程,他通过流利的日语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广泛交流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精心策划,积极活动,及时收集大量的信息,并根据不同来源的信息互相证明,仔细分析。 回国后,蒋介石对杨宣诚的业绩非常满意,在庐山开了武官培训班,培养了驻外武官人才 这所武官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驻外武官,战时遍布世界各国,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杨宣诚曾经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战略教官,因其学术优秀、说明清楚而受到学生的好评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在参谋总部的基础上扩大大本营,杨宣诚是大本营第一部情报组部长,兼任第五部敌推广组长。 1938年5月,大本营改组为军事委员会,管辖军政部、军令部、军事训练部、政治部和后勤部 其中军令部是原来大本营的第一部分(作战部),管辖三个大厅:第一大厅负责作战。 第二厅负责情报的第三厅负责总务、人事、会计、陆军大学等 军令部是对日作战的最高指挥机关,负责战术情报的军令部第二厅,当然成为了抗战期间军事事件报的最高指导机关 第二厅与第一、三厅一样,是军令部长的幕僚机关,与第一、三厅不同,也是执行机关,直接负责国内外的情报收集 第二厅管辖四个处:第一处主管对日信息。 第二主管国际情报第三所主管国内情报。 负责第四名通信 两厅成立时没有人员,没有设备,但这不能在短时间内展开工作,所以必须利用外力,第一依靠戴笠的军统。 戴笠也登机向二厅派遣了很多军统员,第三处长郑介民和第四处长魏大铭都来自军统。 第二厅的徐培根局长在抗战前担任航空署长,但他不精通情报业务,没有自己的班底,工作中总是要仰仗笠的鼻息,最终不想成为这个傀儡,所以只好辞职。 戴笠一心打算控制军令部第二厅的1939年1月,杨宣诚担任军令部第二厅的厅长,主持并从事对日作战军事件的报告,成为中国军事文件的申请人 但是,非嫡流出身的杨宣诚与前任徐培根不同,与中统徐恩不同,与戴笠在权力斗争中没有矛盾,选择与各派别,特别是戴笠和平共处。 杨宣诚也不想引起自己的派系,所以从来没有“两厅系” 在权限上,两厅是军事系统的主管部门,杨宣诚的资格水平也比戴笠高,但杨先生知道戴笠在蒋介石心中的重量,没有与此竞争过 杨宣诚在抗战时期担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主办对日情报,如美国海军情报局梅乐斯中学来到重庆,首先访问的是杨宣诚,杨宣诚礼貌接待后,带梅乐斯到戴笠的秘密住宅进行了实质性会谈。 梅洛斯的副手迈克修少校说:“一到迷宫般的房子,杨将军就把美国人交给军统的助手,然后小心翼翼地离开了。 这让梅莱斯做了件意外的事。 严格来说是因为杨的阶级比戴笠高。 “杨宣诚在解决与军事系统关系方面的稳定笃定和明智,可见一斑。 戴笠和梅乐斯在中美信息合作方面,杨宣诚交给戴笠公认的对日信息第一人杨宣诚是老手,另一方面,他在与同盟国之间的对日信息交换中的表现更引人注目,同盟国被公认为对日信息第一人 杨宣诚在工作中大体组织严密,要求严格,作风认真,透彻致密,用人单位不分派系 因此,他主办的军事事件报告事业在同盟国之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例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军令部两厅每周举行联军事报交流会议,在会议上两厅总是提交正确的情报分解报告,聚集驻重庆的同盟国武官和军事代表 1942年夏天,长江三大火炉之一重庆又热又辣。 办公室里没有空调。 有些外国军官因为凉快,穿着便服参加了会议。 结果受到杨宣诚的严厉批评,宣布:“这是盟军的正式军事会议,军容混乱者不得出席。” 从那以后,各国军官来到两厅协商公务,所有的荣装都齐备了 在重庆的同盟国军官中,他说:“两厅的翘胡子杨将军是认真的军人,和他交往时,所有的礼仪都千万不可大意。 当然他们这么尊重杨宣诚,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两厅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很有价值。 1941年下半年,国内关于日军下一步战术是南进还是北进的争论有所分歧,但很多人响应上级的愿望,认为日军北进,只有杨宣诚独特,召集众议,坚信日本一定南进。 后来战局迅速发展,还是如他所说,这是因为受到军事界同行的钦佩。 穿着海军礼服的杨宣诚先生,在他总是要求军容严正珍珠港事件之前,两厅的监视局收到了日军新出现的收音机。 距离很远,电波微弱,不久就不见了。 经过解读,得知是日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海、空军的联系。 杨宣诚专门下令调动一组监视台昼夜监视这个神秘的广播电台 珍珠港事件前夕,这台收音机再次出现,与太平洋地区的日军频繁联系,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的变化,杨宣诚评价日本位于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运作在美国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战术据点。 这个信息曾经向美国通报过,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意识到这一信息的价值,很快理解这是在杨宣诚的领导组织下获得的,给杨宣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罗斯福要求蒋介石派遣精通英语、日语的海军事件报专家来到中国,调整双方的信息交换事业。 当时中方接受这一请求,知道罗斯福其实希望杨宣诚来美国。 侍从室的林将为此向杨宣诚开玩笑。 “罗斯福只是发你的照片来要人,没说你留胡子。 蒋介石知道杨宣诚的军事事报能力,最终不答应罗斯福的要求,向美国派遣了以商震将军为首的军事代表团。 日本攻占香港后,军令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新加坡的形势 大英帝国在新加坡苦心经营了近20年,有人认为新加坡要塞是英国在东南亚的防御枢纽按钮,有最新型的战舰“威尔士王子”号,应该是固若金汤 但是杨宣诚说:“新加坡的要塞在英国建设了多年,但原来的设计确保了东西航线太多,海上的攻击和防御工程云云密布,很美。 无视,没有考虑来自马来西亚方面的陆上攻击,所以形成脆弱的地带,可以有空隙乘坐”。 就像这次大战中在欧洲战场上乘坐法国马奇诺线一样,前车之鉴,不容重视 海上有“威尔士亲王”号的新型巨舰协和,但英国空军集中在本土和欧洲,在东南亚隐瞒了空军的弱点,因此新型战舰也不一定可靠”。 最后他的结论是“新加坡要塞很难长期固守 ”军令部副部长刘斐中将不接受,甚至严厉斥责语言,心情变得悲观 但是,新加坡战役开始,局势迅速发展就像杨宣诚解体一样,“威尔士亲王”号被日军飞机击沉,新加坡要塞也被马来西亚方面攻击的日军攻击 之后,军界彻底钦佩杨宣诚的情报解体 开罗会议上的出色表现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首脑会议,中方代表团由18人组成,是陆海空军高级将军,杨宣诚作为蒋介石军事幕僚担任联合国军事会议的中国最高军事代表。 在开罗会议上提出的《开罗宣言》草案中,关于战后日本应该归还中国领土的部分,“……台湾应该归还中国……”杨宣诚发现其中没有提到澎湖列岛,他应该立即找到外交部长王宠惠,加以加入 王宠惠认为:“澎湖列岛是台湾的一部分,宣言证明台湾归还中国,澎湖自然包括。” 但是杨宣诚说:“当年的马关条约明确记载了台湾和澎湖的割让,两者并列。 这是日方提出的,当时我国代表李鸿章如阁下所说,认为澎湖已包括在台湾,无需进一步注明。 但是日本方面害怕我国暂时把澎湖划分为台湾省,或归福建省管辖 日本方面反复明确记载澎湖,俄罗斯要求割让和出租,因此日本特别重视。 现在,如果不确定宣言中只写台湾写澎湖的话,可能与马关条约不一致,战争结束后,日本方面也不会以此为借口回澎湖。 “王宠惠这才恍然大悟。 我马上通知美国在草案中加上“澎湖”。 蒋介石想起开罗宣言的签名过程,说:“我们在宣言书的草稿上没有变更,意见完全一致,只是加入了《澎湖》。” “王宠惠深受杨宣诚的认真和博闻识的感动,称赞杨宣诚:“翘胡子将军博识多闻,同时一字不忽视。” “杨宣诚在《开罗宣言》的签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罗会议中军事会议的要点是反攻缅甸,这个计划是东南亚盟军制定的,所以以英国方面的意见为主。 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金等盟军高级将军出席了会议 主持会议的是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他打算把作战计划读一遍,然后通过 中方没有事先看过这份资料,当然不能提出意见 杨宣诚提出意见后立即通过,他指出这个计划没有事先发送给中国代表团研究,建议先讨论敌人的情况,然后再作出决定。 他的意见被会议通过了布鲁克宣布休会,第二天召开了情报会议,三国情报员先研究了敌人的情况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据英方估计,日军在缅甸战场上,空军飞机只有200架,陆军5个师,海军只有小舰队 英军代表经常认为自己敌情的评价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日军兵力的评价显然太低了 杨宣诚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发言,英方低估了日军的实力,指出英军代表不服 美军代表曾经担任驻日陆军武官,在日本认识杨宣诚,杨宣诚历来认真工作,知道情报正确,他说:“杨将军是有名的日本通、军事事件报事业的前辈,战前,军事事件新闻界被称为武官之父,重视意见。 英军代表说:“在这里讲事实不分资格 “杨宣诚很快表示:“日本是缅甸、暹罗(现在泰国)、安南(现在越南)的兵力,陆军的7个师,反击时有可能增加到10个师,空军的飞机现在有300架,反击时有可能增加到500架,海军也相应增强。 “英国代表认为这是夸大其词,反问有什么根据? 杨宣诚指出:“这些评价的依据是我们制作的日本飞机地图、资料、俘虏的日军号码、机场数量和跑道大小、被解读的敌军电报密码等。” ”并出示了相关证据资料 英军代表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要求参考带走这些资料,杨宣诚不允许 会议后,英方一再恳求,杨宣诚同意他们借照片复印 在情报会议后的军事会议上,杨宣诚建议英国在反攻计划上增加两名师,英国代表以前几天傲慢的态度,马上接受了 之后,反击缅甸时,日军的兵力部署正如杨宣诚所说取得了成果 英国参谋总部第二厅的克隆少将特别给杨宣诚打电话表示感谢。 “你作为海军将军,没有正确掌握海军的情报。 另外,关于陆军、空军方面,掌握了整体情况,让我们尊敬……”。 最终杨宣诚将代表中国海军在《开罗宣言》的军事文件上签名,陆军商震上和空军周至柔中将分别代表陆军和空军签名。 淡泊晚年生活杨宣诚军事报的业绩可见一斑,不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二号人物出席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还获得了许多勋章,被国民政府授予云麿勋章、宝鼎勋章、美、英、苏、法国勋章。 美国在1945年11月8日授予司令级勋章的授勋文件中写道:“这是中国海军,是杨宣诚为在中国作为军事事件首脑授予的卓越勋章而授予的司令级勋章,杨将军在与盟军的战斗过程中,为盟军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为美国政府和军队 “美国司令级功绩勋章在美国授予外国将军的高级勋章抗战胜利后,杨宣诚担任过北平市的秘书长。 1948年担任台湾省政府顾问 程潜不久就任湖南省主席,邀请杨宣诚担任湖南省秘书长 杨宣诚也决定回老家,但台北朋友太多,所以设宴为他实践,耽误了时间,还没出发就收到了程潜的电报。 “我想不要等太久,不要弯下腰来。 我已经在找别的候选人了。 ”回到故乡工作的欲望是泡影 1949年元旦,他写了“长乐永康”表示衷心,然后回家,不再听话了。 自己学习说“在乱世成为伯夷叔齐,治疗时不能成为王顺长息”。 蒋介石多次邀请他担任要职,都被他年老体衰拒绝了 1962年3月23日,杨宣诚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因为他晚年很淡泊很安静,它逐渐减弱了社会的视线。 70多年后,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在抗战中的功绩应该被忘记。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时讯:杨宣诚:抗战时期中国军事件报掌门人,公认的对日情报第一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