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2字,读完约3分钟
第一个月的背面来了“近照”!
本公司北京1月3日电(记者喻菲、胡喆、全晓书)嫦娥4号于3日在月球南极-艾特金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着陆,成为第一个软着陆于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 可以说着陆的过程充满了惊险,月球探测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个过程。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住在四川。 他比喻说:“嫦娥三号就像在华北大平原着陆,嫦娥四号就像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着陆。”
据悉,嫦娥4号着陆区相当于嫦娥3号着陆区的八分之一,坠落区周围有海拔10公里的山,埃尔特肯盆地风水卡门撞击坑的海拔为负6公里,因此与嫦娥3号平滑的抛物线着陆轨迹不同,嫦娥4号接近垂直着陆。
吴伟仁说:“着陆时间短、难度高、风险高,对我们来说是一大考验。”
他说,在月落过程中,嫦娥四号大部分继承了嫦娥三号的月球表面软着陆技术,全程约700秒,所有探测器自主完成,地面可以通过中继星看到着陆过程,但不会实施干扰。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员庆祝着陆成功。 本社记者金立旺摄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我们关于月球表面地形的新闻主要来自以前的环月遥感数据,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一点国外卫星的遥感数据。 但是,这些数据不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精度的地形新闻,也不能知道哪个地方有大石头。 越来越多的是整体宏观新闻和统计概率,最后着陆还是要靠探测器自主识别障碍和障碍。 ”。
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总监张熇说,嫦娥四号在系统设计中考虑了提高着陆精度的方法,在环月阶段进行了轨道修正,并对动力下降控制策略进行了调整。 探测器必须在离月球表面很远的时候到达着陆区的上方,垂直下降。 这样,航迹多而复杂的地形就不会影响着陆。
五院嫦娥四号着陆器全体首席设计师李飞表示,在月落阶段首先利用可变推力发动机使探测器减速,使探测器对月球的速度从每秒1.7公里接近零,就像汽车的刹车,通过调整探测器的姿态,使其垂直下降,
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吴学英表示,探测器距离月球表面2公里左右时,首先实施粗避障,通过光学图像利用太阳光对地形的投影识别障碍,此时可以识别出大陨石坑和大石头。
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后用着陆照相机拍摄的照片( 1月3日拍摄)。 。 总公司发(国家航天局提供图)
之后,嫦娥四号在距离月球表面100米的地方悬停,利用激光扫描实现了精回避障碍。 此时,可以识别更小的障碍,也可以识别地面的坡度。 通过计算,可以找到更安全的地方作为着陆点。
然后探测器再次下降,最后在距离月球表面2米处发动机停止,探测器以自由落体的方法着陆,着陆器的四条腿缓冲着陆的冲击能量,使着陆器稳定地落到月球表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惊心动魄690秒:专家详解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