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6字,读完约6分钟
年12月21日,nasa方面赠送的艺术家插图中,描绘了“新视野”在“天涯海角”的小行星上飞行的场景。 图/视觉中国
据美国航天局官网消息,当地时间1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空航天局( nasa )的“新视野”探测器将掠过柯伊伯带的小行星mu69,成为航天器探索史上最远的天体。 科学家对这颗被称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不太了解,那时“新视野”号将在这个天体上近距离飞行,揭开神秘的面纱。
为什么要选择“世界尽头”?
据美国科技杂志《在线》报道,天文学家前一年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包括mu69 (在其充分的轨道资料后,为小行星中心编号)在内的新柯伊伯带天体,在这个小行星列“新视野”上飞行。 “天涯海角”的昵称来自全球招募活动,任务组从34000个候选名字中选择了这个词。 因为mu69对地面望远镜来说太暗了,科学家无法观测到具体的情况,“天涯海角”意味着未知的世界。
关于nasa是如何选择“天涯海角”这个小行星的,bbc分析说,科学家要探索比冥王星更远的天体,“天涯海角”说,在“新视野”的能力能够到达的范围内正好受益。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新视野”号选择“天涯海角”作为探测目标的原因,重要原因是探测器的能量限制。 “新视野”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探测冥王星时不是环绕而是飞行,但其实进入其轨道环绕是最理想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呢? 因为由于能量限制,要刹车探测器,消耗的能量太大了。 “新视野”掠过冥王星后,调整自己轨道的能力变得极弱。 因为这只能在有限的可调范围内选择一个路径比较近的小行星,所以不是完全自愿选择“天涯海角”,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天涯海角”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天涯海角》是什么形状? 由什么构成? 有大气吗? 谁也不知道”“新视野”主任研究员艾伦·斯特恩说。 nasa表示,现有探测资料显示,“天涯海角”距离地球约65亿公里,距离冥王星约16亿公里,形成于柯伊伯带的冰冻地带,温度极低,这种环境更完整地保存了形成之初的原始状态。 “新视野”任务组用太空望远镜观测“天涯海角”的飞影,认为其形状可能是相互包围的两个物体,也可能像哑铃状一样两个物体相连。 其直径约为30公里,比冥王星的体积小得多。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nasa的研究者们用“新视野”号持续拍摄“天涯海角”,发现了无法探测到这颗小行星的光变曲线,也就是它是否在自转或相对于恒星移动。 “新视野”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说:“在明确不是球体的情况下,自转时应该会检测到光变曲线,但我们没有发现。 这真是个谜”。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西南研究院天文学家马克·博伊博士分析称,“新视野”路线和“天涯海角”的自转轴可能重叠,以及“天涯海角”可能被灰尘包围,这些灰尘可能笼罩着光的曲线。 他说:“这是我们研究过的太阳系中最古老的遗迹。”
“新视野”号这次的探测目标是什么?
据美国宇航局称,“新视野”号将于1月1日以52000公里的时间迅速飞越“天涯海角”,探测器与这颗小行星的距离仅为3500公里,接近冥王星飞行时距离的三分之二以上。
“新视野”探测器配备了ralph图像和红外成像仪等科学仪器。 在“天涯海角”飞行时,这些设备被用来拍摄天体的彩色和黑白图像,描绘结构和地形,检索天体表面的气体和成分,测量温度。 据《连线》称,由于探测器与天体的距离很近,因此能够拍摄非常精细的高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是冥王星图像的两倍。 《天地尽头》的影像资料将是迄今为止小行星照片中最详细的一张。 但是,科学家们不能肯定“新视野”能否恢复清晰的照片。 因为“天涯海角”的自转速度很快,照片有可能模糊。
根据美国航天局官网的“新视野”任务计划,一旦探测器掠过“天涯海角”,地面将需要等待约6个小时才能接收到该信号。 在随后的20个月里,“新视野”号将收集到的数据和拍摄的照片陆续传回地面。
据《纽约时报》报道,负责“新视野”拍摄任务的科学家哈罗德·韦弗博士在“新视野”注意“天涯海角”时,实际上也观测到了40亿多年前行星生成和太阳系结构形成的时刻。 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有助于了解早期太阳系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太阳系外的其他行星系统。
■解决疑问
科学家为什么要探索柯伊伯带?
在“新视野”之前被探测到的冥王星,以及这次飞来的“天涯海角”,都是柯伊伯带的小行星。 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外的太阳系尽头,该地区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恒星。 科学家为什么要探索柯伊伯带?
杨宇光解释说,柯伊伯带上富含甲烷、水、水冰的天体很多,整体质量很小。 柯伊伯带形成于太阳系初期,保存着太阳系初期的许多痕迹。 而且柯伊伯带的天体大部分处于冻结地带,接收到的太阳光微弱,处于非常寒冷的状态,不能像彗星一样进入太阳系的内部轨道。 接近太阳的时候表面物质会蒸发。 像“天涯海角”这样的天体,可能和数十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的状态没有很大差别。 非常有助于了解整个太阳系。
但是,探测柯伊伯带遥远天体的任务还很少。 杨宇光说,目前的深度空探测不是以去更远的天体探测为重点的。 由于限制很多,工程难度也很高。 现在的几个大探测器都被木星的重力加速了,但是木星绕太阳转的周期超过了11年,所以后续的探测需要等待窗口期。 另外,太阳系探测要求探测器的规模非常大,因此也很难实现。 现在探测的重点是火星和月亮这些天体。
“新视野”号的轨迹
●2006年1月19日
“新视野”发射升空,宇宙飞船直接进入地球和太阳的逃逸轨道。 它是人类历史上发射速度最快离开地球的高速飞行器,也是第一个飞越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研究的空间探测器。
●2007年2月28日
“新视野”飞越木星,向地球传输了木星大气和磁性层的所有新闻以及木星卫星的相关数据。 然后,探测器被木星的重力加速,将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提高到1.45万公里,每隔一小时,就飞往遥远的冥王星。
●年7月15日
“新视野”是飞越冥王星,最近距离冥王星12500公里,飞越冥王星研究的第一个空间探测器。 任务中,“新视野”向地球大量发送了冥王星及其矮行星系统的照片。
●2019年1月1日
“新视野”号飞过“天涯海角”。 nasa估计,飞越后,“新视野”号穿越柯伊伯带进入星际空之间需要10多年的时间。 期间,“新视野”小组将寻找下一个探测目标。 (记者陈沁涵)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NASA“新视野”号飞掠迄今最远天体”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