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0字,读完约2分钟

月3日,全国政协第13次会议将在北京举行,3月5日,第13届全国人大第1次会议也将开幕。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的时间就要到了。

两会安保一直是我国高科技应用的重要展示舞台。 近年来,芯片识别技术、智能高速安全系统、基于vr/ar技术的执法记录仪等被列入两会安全装备名单,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两会安保又有“新鲜出炉”的黑科技“上线”。

从摄像头里的人群中,马上锁定嫌疑人,听起来有点漂浮? 即使镜头只拍侧面,也能正确推断出整个脸部的状况,并迅速推断出那是否是你要找的人。 即使嫌疑人变脸了,20年没出现了,只要在公安部逃亡新闻库,系统马上报警,听起来不是很浮夸吗?

“厉害!两会安保黑科技碾压科幻大片”

但这些都是真的。 今年两会使用的动态人脸识别实时报警系统,进行了人脸捕捉、分解、比对、报警,实现了动态布控,对两会的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这个系统被称为脸部识别的“天网”。 因为一旦打开,无论搜索的人在哪里,通过动态的脸部识别,几秒钟就能识别20亿人,能够正确识别目标脸部。 这是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的故事,现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项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教授张叡团队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在硬件计算能力保证下,可以实现每秒30亿次的比对,2秒钟可以比对全世界的人脸。

“厉害!两会安保黑科技碾压科幻大片”

系统开发部门负责人之一、深目科技联合创始人袁培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人们相信深度学习可以实现人脸检测、人脸重要位置、身份证比对、聚类及人脸属性、活体检查等。 但是,在实际条件下,特别是在许多复杂的监控环境下,光线、遮挡等严重影响了实际效果,理想情况下,训练过的模型面临着各种挑战。

“厉害!两会安保黑科技碾压科幻大片”

所以他和同事们一直在做的努力就是如何把技术和应用结合起来,处理实战行业的实际问题。 最终他们取得了成功。

目前,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结合了ai和大数据、云计算的特点,可以实现全帧人脸检测、近红外人脸识别、大年龄跨度识别支持、多数据源综合研究判断、自定义报警规则。 袁培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算法的1:1识别精度已经达到99.8%以上,远远超过人类的97.52%。 过去两年,该技术协助公安机关逮捕了2000多名逃犯,在新疆、西宁、贵阳、山西、河南、云南等地的刑事案件、失踪案件中屡立奇功。 (记者李艳)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厉害!两会安保黑科技碾压科幻大片”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