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7字,读完约3分钟
本公司“雪龙”号10月4日电(记者郁琼源)为“雪龙”号,新闻互联网如何管理? 我们有特别的数据管理员。
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刘健此次担任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数据管理员,刚上船,他就迅速整理了整条船的网络新闻系统,调查小组提出网络化办公室时,他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成为了调查小组的新闻
我们每天登录雪龙门户网站,可以看到“雪龙”号的航行动态。 这个“航行动态”新闻系统由刘健负责开发。 “该系统可以实时访问雪龙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可视化显示gps、气象、视频监视、测深机等的航行状态。 ”刘健说。
穿越北极中央航道时,由于位于高纬地区,周边海冰情况多而复杂,海雾环绕,微弱通信信号更加中断。 这个新闻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健总是在驾驶台上接收他的员工从国内传来的海冰数据。
“一般来说,一站3个小时以上,100kb以上的海冰数据的传输中断,但是如果没有这100kb以上,对我们的船来说就像走夜路一样,危险无处不在。 ”。 刘健说。 收到数据后,他马上解决,投影设定、服务发布……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第一时间将海冰数据发布到“航行动态”系统,在“航行动态”系统的辅助下,“雪龙”号顺利穿越了中央航线。
在海洋专属经济区,如果未得到所属国家的许可,各项调查任务将暂停。 为了尽可能多地开展调查工作,准确测量“雪龙”号和各国专属经济区的位置,刘健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了数据解决工作,准确描绘了北极国家专属经济区的位置,写了代码,并在“航行动态”系统上发布了新闻。 考察小组希望能够将已经作业的车站、计划的车站全部显示在系统上,刘健连夜编辑系统,满足了小组的实际诉求。
“希望船长找到我,在今年11月开始的第34次南极考察中继续提供支持”刘健说:“这是我身后像我这样的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够为中国极地考察服务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船长和司机将通过“航行动态”系统讨论冰区航线的刘健提供
在冰站工作期间,刘健参与了所有7个冰站的工作人员,在布上布置了3套海冰物质平衡浮标、5套海冰温度链条浮标、1套自动气象站等。 寒风凛冽,环境恶劣,难带手套工作时,他脱下手套,把杂乱的电缆收拾得井井有条。 为了防止风雪侵蚀,他总是在设备的密封和固定上下功夫。 另外,还作为冰站的摄影师工作,拍摄了从事冰站工作的队员们的照片。 从冰站回到船上,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洗个澡休息一下,而是把分类清晰的工作人员的照片挂在雪龙门户网站的ftp上,让大家下载。
冰站作业中的刘健刘健先生提供
刘健既是技术控制者,也是完美主义者,他对工作认真感染了身边的选手们。 “刘健有强烈的强迫症,但他只是在强迫自己,把方便留给了别人。” 负责气象保障的刘凯经常开玩笑。
确实,刘健总是最先在门户发布调查小组的各项通知和考察资料,雪龙号的ftp上有2tb以上的资料,目录混乱,他埋头整理,把资料整理得很清楚,便于调查队员们检索所需的资料。
刘健是“雪龙”号的“多面”之手。 他还负责收集科学试验数据,还负责调查小组的推广刊物北极光、调查小组的纪念封、调查小组图画书的排版设计。 电脑维修、设备故障、网络问题、地图制图……必要时,大家都会向他求助。 刘健也经常帮助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极地事业的爱。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雪龙号上的数据是怎么管理的?”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