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9日电(记者李运平)节气不等人,春胜金。春节后,内蒙古河套地区在加强防疫的同时,开辟了农牧业生产的“绿色通道”,使农牧民充满信心和活力。
目前,巴彦淖尔市杭锦湖旗雨城苗圃有限公司的大棚内,鲜绿的蜜瓜苗整齐地摆放在秧盘里,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工人们忙着包装和搬运,满眼的绿色孕育着活力。该公司负责人杨树文表示:“现在蜜瓜苗的市场很好,我们正在快速销售,争取在春季获得一等奖。幸亏政府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否则这些树苗根本就不会运出去。”
根据杨树文的说法,这种流行病在1999年才刚刚开始,当它发生时,它们所生产的幼苗很难被运到国外,这就要“长得太多了”。了解情况后,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发放绿卡,并指定固定的车辆和人员运送秧苗,及时送到订户手中。“我们的员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们都是和外国人没有联系,也没有出去过的人。他们每天都戴着口罩,勤洗手,防疫工作没有走上死胡同。”杨树文告诉记者。
在距杭锦湖旗约300公里的乌兰旗沙德格苏木,由20辆农用车组成的饲料运输车队开辟了一条进出当地的“绿色通道”,为大多数牧民紧急购买了7.5万公斤玉米,解决了畜牧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沙德格苏姆党委副书记苏表示:“在了解到一些牧民没有足够的玉米饲料喂养牲畜后,我们及时组织车辆进行集中采购,避免了牧民单独采购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据了解,在确保防疫控制的基础上,巴彦淖尔市主要饲料生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以保证农民的饲料供应。近日,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异常繁忙,通过对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和员工分餐,每天生产200多吨各种饲料,并向临河区农牧部门申请了9辆运输车辆的许可证,及时将饲料运送给农民。
该公司董事长陈怀森表示:“我们已经克服了因运输不畅、运费上涨以及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饲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困难。我们坚持饲料不涨价,与广大农民共度时艰。”
内蒙古河套位于北纬40度的农作物种植黄金地带,素有“塞外粮仓”、“草原菜篮子”之称。当地政府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千方百计抓好“菜篮子”和“肉盘子”,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畅通农畜生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渠道,确保种植业和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当地农田基本建设、春耕等工作正在逐步开展,小麦、玉米和葵花籽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临河区农民王建平表示:“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鼓励,我们增加收入的信心、精力和动力都更强了。”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李润发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防疫、农忙两不误 农牧生产干劲足——河套地区新春见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