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66字,读完约17分钟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已成定局。当疫情持续时,它将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关于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如何预防和控制疫情以及如何应对流动性短缺,存在相当大的争议。你如何看待疫情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对冲疫情的经济影响?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时如何保护资产?
E公司邀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第11届“金融明星俱乐部”为投资者解答上述问题。李迅雷认为,无论是否存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7次会议强调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并提出了许多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足够有力,将一般财政支出增加约6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超过5%。在投资方面,我们应该抓住结构性机遇,而不是看准趋势,追上杀下,在结构转型中抓住更多产业和区域集聚的机遇。
没有必要争论是否存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是必然的结果
《证券时报》记者:国外疫情的蔓延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震荡,欧美股市纷纷下跌,引发了关于市场是否存在金融危机的讨论。你认为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吗?
李迅雷:以美国股票为代表的这一轮全球股市大幅下跌,让所有人都担心爆发金融危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每次金融危机都以大型金融机构的崩溃为标志。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安然破产;2008年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时,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顿(Belston)遭遇了赎回危机,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被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收购;雷曼兄弟在没有政府援助的情况下破产了。
迄今为止,尽管股市崩盘,但没有任何大型金融机构破产,这显然不同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2008年的危机链非常明显:房价下跌-次贷危机-金融产品爆炸-投资银行破产。然而,与2007-2008年相比,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资本”能力提高了50%以上,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参与clo的程度明显低于2008年。
因此,风险传导路径不同于2008年:企业资产负债表危机-流动性短缺-企业高利息债务爆炸-危机金融机构。很难说金融机构是否会在本轮冲击中破产。然而,从这次应对流动性危机所采取的行动来看,它强于上一轮次贷危机。除了降息150个基点和7000亿量化宽松,它还提供了商业票据融资工具,mmlf等。,以及最近推出的无限制量化宽松和2万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等。
这些措施比之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强几倍,这可以反映出本轮金融冲击的高水平和巨大成本。即便如此,人们普遍认为经济衰退是难以避免的。3月21日,美国劳工部宣布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到328.3万,而1982年的前一个记录是69.5万。虽然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但在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美国失业率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换句话说,无论是否存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争论这场金融冲击是否是一场金融危机。事实上,有些人将这一事件与1929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为什么如此悲观?因为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大举借债以应对经济衰退,它们的杠杆率大幅上升。利率水平为负或接近于零,这可以说是用尽了,但经济增长率仍在低增长中下降。根本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固化和贫富差距扩大。
在次贷危机后的12年里,各国仍然没有治愈经济结构扭曲带来的问题,没有推进改革,只考虑如何应对选民、增加政府债务和降低利率——这种总统选举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从对这种流行病的反应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经济衰退的必然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对发达经济体的改革期望过高。目前,美国应对疫情和经济关闭的措施几乎都集中在如何获得选民的选票上。
《证券时报》记者: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释放流动性,并试图通过降息和量化宽松来扭转局面。你觉得这种方式怎么样?中国会跟进吗?
李迅雷:降低利率对抗病毒是没有用的。降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票据的便捷流动性都是暂时的解决方案。
当前的背景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而流行病是加速股市崩盘的催化剂和加速器。美国的S&P 500指数在一个月内下降了30%,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应该说,复苏的步伐已经结束,原先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现在是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流行病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称为次贷危机,诱因是抵押贷款的下降。其表现是金融产品爆炸式增长,金融机构无法还钱。这一次,疫情引发了这种局面,上市公司集团的资产负债表遭到了炮轰。原因是不同的,这一次可能会更加困难。现实背景是企业在疫情下无法正常生产,导致许多行业的产业链中断。普通的金融危机不会从物理上阻断产业链,但疫情影响了公共卫生系统,进而造成了人口流动和商品流动的阻断。因此,这种情况是双重的,不是简单的流动性危机,这也是流行病爆发造成的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性危机。
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已经采取了降息和量化宽松措施。就他们而言,金融政策是有限的,他们更愿意用货币政策来释放流动性,通过降息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降息的效果是否巨大是一个问号。对中国来说,有更多的选择。美国降息,中国为什么要降息?
在我看来,今天最重要的任务是世界各国携起手来预防和控制这一流行病,这比极其宽松的经济政策更有针对性和效率,投入成本低,副作用小得多。第二,各国的经济改革不能再拖延了。事实证明,历次危机后的大放水极大地增加了富人的财富,同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证券时报记者:疫情的发展与经济复苏密切相关。你认为全球疫情何时会出现拐点?
李迅雷:随着欧美国家检测工作的加强,之前积压的待测“堰塞湖”已经被清除,新增的COVID-19病例数量预计将很快出现拐点。在“堰塞湖”的干扰消除后,每日新增病例可能会继续以较慢的速度下降。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传染系数r0已降至1.5以下。即使考虑到日益严格的防疫措施,r0仍有望进一步下降,但要降到远低于1的水平并不容易,这意味着新发病例的下降速度相对较慢。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这一流行病极其困难,原因有二。一是疫情结束缓慢,严格的防控措施难以长期坚持;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可能没有完全披露。全球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需要期待疫苗和特定药物的成功开发。尽管通过隔离措施很难迅速赢得全球抗击疫情的胜利,但没有必要过度恐慌。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取决于科学和技术,即尽快开发疫苗或特定药物。中国和美国的科研机构正在加紧疫苗和特定药物的研发。根据中美科学家的估计,疫苗最早有望在9月份用于人类。在疫苗和特定药物研制成功之前,全球防疫措施很难大幅度放松,需要充分预测其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持续时间。
gdp增长目标真的不重要,但现在需要它
证券时报记者:关于中国经济全年的增长率,有专家建议取消增长率目标。你怎么想呢?
李迅雷:gdp增长目标真的不重要,但现在需要它。目前,它正处于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人数不适用之前取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不合适的,这只会影响各部门、各地区恢复工作、恢复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目前需要的,不应该取消。
从纯数字的角度来看,没有人会认为gdp增长目标如此重要。只要就业能够解决问题,它可以更高或更低。然而,这是在异常干扰下的表现。事实上,从历年新增就业人数来看,无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高还是低,新增就业都能达到预定目标,完成任务。然而,目前的环境受到了不正常的影响,主要矛盾已经开始转变。3月前,国内疫情正在发展,而“暂停”内需是主要矛盾。相应地,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大幅下降,尤其是铁矿石、煤炭、粮食(大豆)等商品的运价指数大幅下降。
今年3月,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和全球疫情的迅速演变,外需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从近期的高频数据来看,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出现明显回落迹象,这已经开始反映出外部需求的扰动。
就个人而言,对于全球经济的严重性几乎没有争议。例如,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两周的增长相当于2008年的两个月。根据3月30日发布的欧洲经济繁荣指数(European Economic Superation Index),该连锁店的业绩出现了40年来的最大跌幅,这表明了全球经济形势的严重性。目前,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快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传导时间正在被迅速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尽可能地控制第一季度的损失,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应该是当前政策的核心考虑。在这种背景下,发挥内需政策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如何评估恢复工作以及是否需要工作目标?我个人认为有必要。政府的工作一向以目标为导向。各部门、各地区只有确立工作目标,才能调动积极性,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以较高的概率为随后的全球贸易衰退和全球经济衰退做好准备,对已经开始显现迹象的就业问题做出良好的回应。
新工作的数量能成为唯一的目标吗?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这么认为。首先,近年来新增就业人数远远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值;其次,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工作”只是人力和社会部门统计的“新工作”,而不是“新工作”。如果考虑到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非主要就业人口失业率较高的情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地区的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第三,即使把就业作为工作目标,也需要一定的gdp增长率作为保证,并且需要设定一个工作区间。
如果你没有设定目标会发生什么?目前,它正处于恢复工作和恢复生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人数不适用之前取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不合适的,这只会影响各部门、各地区恢复工作、恢复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目前需要的,不能取消。
《证券时报》记者:你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合适吗?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今年的经济形势极其严峻。
李迅雷:最近,许多销售机构发布了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报告,有人认为增长率只有1-2%。我认为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几乎没有悬念,但预测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太难了。首先,我不知道如何解释未来三个季度的疫情。第二,我不知道如何打击国内政策。
由于疫情原因,两会尚未召开,预计将于5月初召开。要预测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至少要等到国家发改委的发展目标报告和财政部的预算报告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位高级领导人的公开讲话一再强调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2020年必须达到5.6%以上)保持不变?如果是这样,财政支出肯定会有大的突破。
例如,在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发行专项债券、扩大地方专项债券规模、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这项政策非常有力,显然是为实现今年全面小康目标做好准备的。与美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估计总额为6万亿美元)相比,中国可能采取的政策相对温和。
然而,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国第一季度的许多经济指标已经像悬崖一样跌落,这意味着我国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将会不断暴露出来,企业经营的压力将会增加,社会问题将会突出,尤其是就业问题。幸运的是,在2009年的两年里,中国已经有了四万亿次经验和教训。在防止洪水和不炒房的原则下,相信稳定增长、稳定就业和稳定投资等六项稳定政策会更加准确和有效。
经济结构的分化可能会加大抓住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疫情已经对中国的外贸进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李迅雷:中国企业的出口规模比较大。受疫情影响,订单大幅减少,全球供应链也受阻,中间产品和原材料供应不畅,这将对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这次遇到的问题真的很大,关键是我们还不能确定危机什么时候会过去。虽然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海外疫情的再次蔓延使我们失去了宝贵的时间,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在第一波中,我们为控制国内疫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在这一步做得很好,但是由于海外疫情无法控制,将对我国产生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
今年的经济趋势肯定是V型的,但V型本身是在触底后的V型。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为负10%,如果不增加刺激措施,全年增长率预计仅为2-3%。这种流行病对中国经济有很大影响。虽然在未来两个季度会出现反弹,反弹的力度会相对较大,但受到上半年的拖累,年均增长率很小。既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摘下面具的迹象,我们是否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突然好转?这非常困难。
327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并提出了许多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足够有力,将一般财政支出增加约6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超过5%。目前,有必要尽快恢复工作和生产,以便尽可能恢复停滞的经济。现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主要是在供给方面,我们还需要在需求方面努力。
例如,餐饮业受到的打击最大,应该发行优惠券鼓励每个人消费。餐饮券和文化旅游娱乐券都可以用来防止经济下滑。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也影响消费。如果消费不增长,就不可能仅仅依靠供应。目前,政府正动用更多资金补贴饮食业,但这种补贴是暂时的,不能长期持续。通过采用凭证,可以扩大受疫情严重影响地区居民的必需品和服务消费。目前,各省市地方财政发行的代金券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的杠杆。
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地方政府更愿意在借贷和杠杆化之后进行投资,因为投资往往更具“生产性”,形成资本和实物,如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或利用政策性金融贷款推动旧住宅区改造。在经济停滞、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下,选择使用代金券促进消费补充和潜力释放的主要原因是,与投资相比,消费更有效,可以尽快拉动消费,激活市场,促进人员流动和物流的流动性。
有许多关于新基础设施的建议。我认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来稳定经济和就业。然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被浪费了,向下的传导链太长。此外,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增加了产能供应,这增加了未来产能过剩的隐患。
证券时报记者: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你认为今年a股市场还有投资机会吗?
李迅雷:让我们先来谈谈差异化的概念。我们可以抓住投资的结构性机遇。
首先,人口分化。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净流出,三分之一是净流入,这就是人口分化。自今年年初以来,杭州、成都和深圳的房价上涨相对较好,或有上升趋势,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口是净流入。
第二,居民收入的分化。这是一个糟糕的区别。那么,为什么我建议发行代金券并补贴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呢?他们能够消费并且敢于消费,这一方面推动了投资,另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因为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明显放缓。
第三,产业分化。也就是说,新经济在高速增长,而传统经济在低速增长。疫情加速了龙头企业和非龙头企业之间的分化。我们应该关注大企业,放开小企业,选择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新产业和新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和卫生。富国基金推出的Etf为您提供了更广泛的工具选择,如医疗etf、消费etf和基础设施etf,让您有更多的选择。
还有,龙头企业和非龙头企业。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但这些龙头企业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虽然政府已经努力挽救这些企业,但只能挽救它们一段时间,而不是永远。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分化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以房地产企业为例,1月和2月的房地产销售呈现出严重的差异化。尽管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但前十名的房产销售良好;包括家电行业在内,也是四分五裂。现在我们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于是汽车行业出现了分化。
纵观中美股市过去10年的变化,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美国股市已经经历了11年的牛市,只有不到20%的股票可能真正胜过市场。因此,我们的投资更加困难,选择的范围应该更加精确。
就股市而言,a股市场仍有一定的弹性,2500点和2600点应该是底部。首先,这取决于估值水平和增长。未来,中国经济必须以消费为导向,休闲娱乐和消费升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高技术产业的增长是最好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适者生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形成的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比如家电行业人人皆知的格力海尔美的,已经是龙头企业;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正在形成;下一步,销量呈下降趋势的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增加。在投资方面,我们应该抓住结构性机遇,而不是看准趋势,追上杀下,在结构转型中抓住更多产业和区域集聚的机遇。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李迅雷重磅发声!谈A股:2500、2600点就是底部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