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深圳5月3日电:深圳巧妙治水,创新创造污染控制的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吴艳婷
清澈的水,浅浅的鱼,成群的苍鹭,清新的风和徐来,荡漾着。"这种感觉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居住在深圳平山河附近的市民刘告诉记者,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里充满了喜悦。
平山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贯穿整个平山区,是东江淡水河的上游。平山作为深圳的重要工业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过度污染,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016年,一场“水污染防治之战”在深圳市平山区无烟区拉开帷幕。
记者了解到,平山区治水摒弃了传统的“大截大排、末端治理”的方式,从建设生态海绵智能河的角度,创新性地提出并采用了“精确截污、分散蓄水、分散处理、就近回用”的新设计理念。
-精确的污染拦截。记者了解到,平山河治理工程首次提出精确截污,并得到业界认可。项目承包商钟健水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负责人马永志表示:“在雨季,前期污水浓度与中后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截污方法是通过污水管道将污水排放到下游净水站。然而,这些未经筛选的污水的浓度很低,这大大降低了净水站的效率。”
精确截污是通过智能截污井拦截高污染负荷的初期雨水。当井里的水质仪检测到混合污水浓度低于设定值时,截污完成,闸门自动关闭,后期的清洁雨水可以溢流到河流中,不仅提高了净水站的处理效率,还增加了河流的生态水量。
——分散存储。记者了解到,传统的“大截大排”和“集中蓄水”模式,要求在河流下游设置数十万个蓄水塘。然而,在平山河治理工程中,“采用了分散调节和蓄水的做法,并沿干流和支流河口修建了7个新的调节和蓄水塘。一方面可以调节支流的污水流量,降低下游净水站的处理负荷。另一方面,它减少了土地占用,节省了投资。”马永志说。
——分布式处理。平山河治理工程中上游新增一座净水站,与现有下游净水站形成均衡布局。精密截污系统收集的污水被输送到最近的净水站进行处理,避免了所有集中的下游处理,降低了下游净化站的压力。
——就近再利用。平山河沿岸已建成8个人工湿地,经上述净水站深度处理达标的水和沿河分布的8个人工湿地可就地补充河流,平衡整个河道的生态水量,避免了水从下游向上游转移,节约了能源消耗和投资。
“流域治理理念和多项技术创新使平山河治理工程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平山河的规划理念确立了河流综合整治与水资源控制的新模式,实现了治水与提质、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景观文化等多重目标,是中国水资源控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据悉,高标准设计的平山河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深圳市治水提质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首个以枢纽断面水质为标准的大型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设计防洪标准是百年一遇。
在平山河流域,一套“水陆空”立体监测系统时刻守护着整个流域的水质安全。
记者了解到,平山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日常流域管理,并通过中央控制平台和相应的调度方案进行远程监控进行整治。
中国建设水环境保护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设计技术负责人陈松告诉记者,在平山河各重点支流、重点河段和河流交汇口设置了58个监测点,对水量和水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此外,无人机还发挥了空“科技巡河、科技护河”的重要作用,对水体异常、漂浮物、污水直排、河流侵占、非法养殖等进行实时“空媒体”监管。
上述“空水陆”检查员监测的所有数据将被实时传输回位于屏山河中游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远程自动控制。
记者在远程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看到,平山河全流域水质指标实时更新。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根据预设的解决方案在第一时间执行操作,无需人工干预陈松说。
“通过云服务器,我们可以24小时向电脑和手机监控系统上传实时数据或发送报警提示,让‘技术+巡查员’可以相互较量,实现巡查和整治的全覆盖和零盲区。”流域水环境治理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平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全民的保护下,平山河再现了今天清溪如带、苍鹭栖息休息的美景。治水理念、技术和机制的共同创新,不仅恢复了原母亲河的生态循环系统,更重要的是,以新的平山河生态长廊取而代之,带来了山水交融的城市生活空空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深圳巧计治水 合力创新打造治污里程碑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