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内罗毕5月4日电: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承担拉穆港项目的防疫生产
新华社记者王柏林·肖鹏
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担的拉木港1-3泊位建设项目是东非地区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关疫情爆发后,如何在继续保证工程生产所需石材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疫情防控成为一大难题。
在建的拉穆港项目位于肯尼亚东北部的曼达湾,对石材的需求巨大。肯尼亚的大多数石头都产自肯尼亚东南海岸的基利菲县。从那里到拉木港项目部的陆路距离约为300公里,不仅路况不佳,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拉木港项目部将使用四艘自行船进行石料运输。
平日,在码头装船期间,码头工人习惯于下班后向船员要水,而船员经常会召集周围的小渔船购买一些新鲜的海产品,押运警察也会上岸透透气,在岸边的固定住所休息。然而,在疫情期间,这些行为无疑不利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梁是基利菲工区的一名船舶调度员,如何防止外界与船员的接触是他在此期间的工作重点之一。他总是在现场监督和指导船员,并劝阻有安全隐患的行为。目前,船员、押运警察和码头工人对疫情防控有了深刻的认识,基利菲工区全体员工都进入了“疫情”状态。
非洲国家预防、控制、检测和治疗病毒的条件有限,加上国际航班停飞和国内公共交通受阻,无疑给工作人员带来心理压力。船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很容易在船员群体中发酵,引起恐慌。安抚船员情绪是关系到船舶安全的大事。
拉木船的调度员杨澜是一个在工作日与船员交流最频繁的岸上人员,也是船员最信任的人之一。尽管天气炎热,杨云总是戴着口罩,在上船检查前消毒。在保持安全距离和采取良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杨云与船员进行了讨论,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传授防疫经验,鼓励船员注重安全生产和防疫,不要相信来历不明的言论。
陈是第一个在生活区组织警戒线隔离生活区和其他功能区的队长。在他看来,非常时期应该采取非常措施。
每次出航都必须配备非常驻护航警察。陈说:“押运民警相对于船上的固定人员来说是流动的,所以我们要求他们在房间外戴口罩,不要在船上走动。”
经与肯尼亚有关部门协商,押运警察将在上船前采取保护措施,同时采取保护措施的船员将带他们到指定的房间,在那里他们将再次在船上阅读防疫教育书,并在押运船只前签署协议。押运民警的饮食应在有专人保护后送至房间。
拉木港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张南方表示,在疫情期间,项目部以心理咨询和科学防疫为出发点,通过船岸人员的共同努力,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据报道,3月份,拉木港项目的石材运输量达到了过去6个月的最高水平。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通讯:中企承建肯尼亚拉穆港项目抗疫生产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