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7字,读完约3分钟

每个评论员都是杜恒峰

保持青山在,赢得未来。保持市场参与者的活力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短期目标。

就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有必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投向实体经济”后10天,央行发布了两个直接投向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工具,另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这两个工具针对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地方银行。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要银行“给力”

以上两个政策工具简洁明了。贷款展期支持工具的核心是“应展期”,解决了小微企业还本付息的血本无归问题。其操作方法是中央银行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v)与地方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地方银行据此可获得小微企业信贷贷款本金的1%。由于央行提供的激励上限为400亿元,相应的贷款上限为4万亿元,这足以覆盖3.7万亿元的“应展期”贷款。信贷支持计划的核心是“激励”,它解决了银行不愿贷款给小微企业的问题。其操作方法是中央银行以零利率购买地方银行发行的普惠企业信用贷款40%的本金,上限为4000亿元,一年后回购这部分本金,将带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万亿元。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要银行“给力”

从上述操作方法中,不难发现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银行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前提是,它们已经向小微企业发放了包容性贷款,这确保了“直接实体”的实现。

第二,这些贷款必须是信用贷款(即不需要抵押),这是一种工资提取政策,以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困难,真正实现普遍效益。

第三,央行不直接贷款给企业,自然也不承担贷款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充分享受收益,承担操作风险,这与美联储和日本银行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证券完全不同;与此同时,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一年后到期,意味着整体刺激规模有限。基于这些基本要素,央行副行长潘也明确表示,“这些政策在性质和规模上都不是量化宽松。”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要银行“给力”

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阀门已经打开,地方银行应该发挥管道的作用,将宝贵的流动性输送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包括央行在内的各中央部委出台的融资和纾困措施,加大了地方银行推迟或发放新的中小企业贷款本息的动机,但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惯性。地方银行需要深刻的理解才能与企业和银行共生,而救援企业也在节省资产,它们必须将重点转向帮助小微企业;同时,当地银行应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监管许可范围内控制坏账和呆账,使每笔资金准确到达真正需要的企业,避免低价funds/きだよ 0的转移或套利。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要银行“给力”

今年3月1日,五部委下发文件,提出暂缓还本付息的临时政策,该政策已于今年6月30日到期。现在,央行发布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推迟还本付息的政策大大推迟到2021年3月31日,这表明小微企业摆脱困境需要更长的时间。保险企业最终是为了确保就业,央行对新货币政策工具的要求甚至被细化到“保证就业基本稳定”和“提供承诺书”的水平。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都需要抓住政策的窗口期,使企业尽快走上正轨,为经济反弹打下坚实基础。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要银行“给力”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要银行“给力”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