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4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5月29日电-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白29日表示,为了支持渤海综合治理的斗争,生态环境部对所有入海河流进行了监测,并加强了对入海排污口的监测,以充分了解陆源污染排放情况。
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记者会,介绍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监测改革进展。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白介绍,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整合了相关部委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根据新的职能定位,生态和环境部负责统一监测和评估。
白介绍说,生态环境部对新移交职能的监测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概括为“五个实现”。
首先,要实现陆海规划。为了掌握入海河流的污染情况,设立了195个国家监测断面,其中110个列入水环境质量等级;对453个直接排放入海的污染源进行了监测,日排放量超过100立方米。在渤海,为支持渤海综合治理的斗争,对渤海所有入海河流进行监测,并加强对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充分了解陆源污染排放情况。统一陆海生态环境监测布局,加强重要河口海湾监测,促进陆海相关标准和数据的衔接。
二是实现水土总体规划。这主要体现在支持长江保护和修复,率先组织中国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加快建立长江经济带三个行政区域跨界责任断面水质监测网络,新增跨界断面780个,新建或改建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应急监测平台668个。积极推进长江干线入河排污口监测,专门制定《长江生态环境无人机遥感调查工作方案》和《首次入河排污口监测方案》,掌握陆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是实现多网融合。生态环境部将协调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加强部门合作,按照“统一规划、系统设计、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共同开展地下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监测。
四是实现天地一体。在农业面源监测方面,生态环境部将加强与农业和农村部门的合作,积极构建以遥感监测为基础、地面标定为补充的监测与评价体系。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加快建设和完善集生态系统数量、质量、结构和服务功能于一体,陆海一体,空天地一体,上下协调的监测网络。
五是实现计算与测量的结合。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按照“核算第一,监测第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并将其纳入常规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总体设计,从而构建国际认可、方法统一、结果可比、数据共享的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系统。
白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做好生态环境监测顶层设计,加快监测网络整合,逐步构建系统完善的监测体系,充分支持新移交职能的管理需求。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生态环境部:对渤海全部入海河流开展监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