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在高校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要求也在不断加强。音乐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尝试将思政元素与高校音乐教学相结合,从多方位着手增强学生音乐学体验,确保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中提高综合能力。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同时,高校音乐教学创新与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必须准确把握思政教育本身的价值,克服教学方法单一、资源挖掘不足、教学评价有待优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育人体系,以保障音乐教育的高质量落实。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同时也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同时也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融入思政元素开展高校音乐教学活动,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探索需求,真正助力学生音乐学能力和体验的持续深化。

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方面,相较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音乐教育,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能够借助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将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音乐教育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为突破口助力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为音乐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提供支持。实际上,思政教育本身强调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从音乐中汲取营养,借助思政元素融合渗透带来的积极影响,学生音乐学过程中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并且从中感受深刻的情感内涵,真正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从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角度来看,全面推进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合应用,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也对学生全方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应当准确的把握学生成长动态,加强对学生学需求的深入分析,在音乐教学中借助丰富多样的优秀作品,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英语学中有所收获。不同类型思政元素的教育价值不同,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各不一样,在全面把握高校音乐教学重点的同时,全面渗透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以积极态度应对成长过程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认知的同时带给学生深层次启发,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现实困境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正在成为深入推进高校音乐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资源挖掘不足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思政教育与高校音乐教学之间的契合程度较高,将不同类型音乐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一些效果,但是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很难真正满足学生思政素养培育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用缺乏创新性,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学需求调整指导策略,忽略了学生在音乐探究中的个性化探究表现,这导致音乐教育活动实施与优化落实不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讲授法为主的音乐教学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学生音乐学需求和认知发展需求,导致音乐教育的趣味性难以得到保障。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兴趣不足。面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求,学生在音乐学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仅仅依靠单纯的理论讲解,可能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丧失兴趣,最终影响了音乐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融合渗透效果。

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多样,比如声乐器乐作曲等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各类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在音乐作品选择方面,虽然注重了经典作品的融合以及专业技巧的训练,但是在课程师生内涵挖掘方面可能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校音乐教材开发,缺乏全面拓展经典的西方音乐作品占比较大,虽然能够在音乐技巧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在思政教育中的整体效果不够突出。相较之下,蕴含爱国精神和时代价值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教学内容中占比较小,可能影响学生对高校音乐课程中思政内涵的深层次理解。此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及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将音乐作为反映时代发展的载体,导致新时代价值观和音乐作品之间衔接不紧密,很难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目的。

在教学评价方面,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及技能的考核,主要关注声乐演唱,乐器演奏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导致评价活动教育功能缺失。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考试作业和作品展示等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侧重。对学生支持记忆和理解情况的监测忽略了学生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由于评价方式相对片面化和单一化,导致评价活动很难直观反映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成果,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学和实践,最终影响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全方位落实。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深入推进思政元素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相结合,意味着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真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本质内涵,促进学生对音乐探究活动的深入参与。目前,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创新与实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策略也要随制度调整,从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角度出发,保障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全方位落实,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音乐知识探究中有所收获。

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是增强学生音乐学体验的关键,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学内容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本土文化的融合渗透,将红色音乐等类型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重点,从而满足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九江科技职业大学在经典作品教学时,能够依据职业教育特性挑选具备艺术价值与思政内涵的作品。像声乐教学讲授《黄河大合唱》那样,解析演唱技法,凭借九江地理优势引入长江文化同民族精神的联系。在本土文化发掘方面,九江有着众多非遗与地方音乐资源,学校可和当地非遗保护中心、民间艺术团体携手,邀请采茶戏传承者走进校园,把采茶戏技艺纳入课程。并且安排学生采风,激励其以九江风景文化为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在红色音乐作品开发方面,九江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学校能够围绕红色地标打造“红色音乐研学课程”,例如组织学生前往修水纪念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编曲。此外联合本地红色文化单位编写《九江红色音乐作品选集》作为校本教材,使学生感受红色文化,承继革命精神的。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的关键,将思政元素与音乐教学相结合,需要对音乐教学方法作出新尝试,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从而推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真正助力学生学能力与体验认知进一步深化。九江科技职业大学的学生具有自身特点,混合式教学能够构建“线上思政音乐学平台”,设置若干特色板块。“思政音乐讨论区”可供师生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分享见解;“音乐技能微课”由专业教师录制,学生根据需求自行观看。线下教学依据线上成果策划活动,例如让表现突出者担任“红色音乐宣讲员”,组织辩论会以加深理解。项目化教学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九江地方需求,设计“思政+音乐”实践项目。比如,与本地中小学合作推进“红色音乐进校园”,学生改编歌曲等;与文旅部门协作参与“九江红色旅游景区音乐氛围营造”,学生创作背景音乐等;学校定期举办“九江红色音乐文化节”,学生参与策划,提升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的。

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思政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全面落实的关键,因此需要从评价改革角度出发,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全面创新评价策略,从思政教育视角着手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同时也要创新评价学方法,在评价体系构建中带有学生深层次启发。九江科技职业大学在制定评价标准时,结合本土资源教学与实践项目特点,构建起专业技能、思政素养、本土文化传承能力三位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专业技能考核音乐理论、演唱演奏技法及作品创作掌握程度,思政素养设置红色文化认知等指标,本土文化传承能力评估对九江地方音乐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终结性与实践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评价覆盖教学全程,包含线上学、线下课堂、采风与研学活动的表现,终结性评价以思政音乐成果汇报会的方式进行,实践成果评价赋予实践学分。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在教学模块结束后开展自评,小组项目完成后实施互评。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全面反映学成效,激发学动力与自我提升意识。

总而言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是帮助学生强化审美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关键,同时也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现实情况和需求,教师应当深入挖掘不同类型思政教育元素,积极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及方法,并且建立起针对思政素养的评价体系,从多方位着手保障音乐教学的创新实施,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强化。唯有如此,音乐教学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在帮助高校大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助力让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真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作者:赵子龙;单位:九江科技职业大学)

 

来源:人民视窗网

心灵鸡汤:

标题: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地址:http://www.rm19.com/xbsy/6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