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南宁3月14日电:“依靠产业链,我们有信心”——广西大华工业发展摆脱贫困
新华社记者黄浩明
在广西大华瑶族自治县七百农乡农场,贫困家庭孟正在鸡笼中放养数千只鸡,准备送给农民。
“我原以为受疫情影响的人们的热情会降低。我没想到我们的鸡在这段时间供不应求,所有的鸡都卖完了。”孟对说道。
李亢农场位于大石山的深处,一个山窝里分布着6个养殖温室,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这个扶贫养殖基地主要养殖700只具有地方特色的鸡,带动了周边地区57户贫困家庭通过入股和打工增加收入。
“前一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影响,活禽交易受阻。然而,我们国家有屠宰场和冷链物流。当鸡被拉出来时,它们可以在同一天被屠宰,并通过冷链运输到南宁和广东市场。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李亢农场负责人兰志平说,每斤700只鸡的批发价稳定在25元左右。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产20万只鸡。
大华县是广西的一个极端贫困县,700道鸡养殖是当地的一个重点扶贫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大华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屠宰和冷链物流。记者走进公司,看到生产车间有不同的区域,如消毒、屠宰、分离和包装。工人们正在自动生产线上包装被屠宰的白条鸡,然后用冷链卡车将它们运送到周边地区的农贸市场和超市。
大华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抗表示,前段时间这里最多屠宰了2.5万只成年鸡,这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屠宰需求,还辐射到了南宁、柳州和桂林。当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时,政府给予补贴,将当地扶贫项目的鸡以正常市场价格储存在冷库中,待价格恢复正常后投放市场,充分保护贫困家庭的利益。
“在产业链的支撑下,销售和购买价格都有保证,我们对发展有信心。”魏昌平是洪顺700农大养鸡场的一名技术员,一个已经办了卡的贫困家庭。今年,他的农场将在现有3万只羽毛的基础上,将其生产规模扩大一倍,以推动更多的贫困家庭稳步增加收入。
大华县委书记杨龙文表示,在产业发展初期,大华县把培育700只鸡的整个产业链作为重点工作,目前已建成158个养殖场、4个养殖场和1个冷链物流中心。产业链的形成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今年大华县将宰杀7000只300万羽的鸡,年产鸡1000多万只,进一步巩固扶贫效果。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背靠产业链,我们有信心”——广西大化脱贫产业发展见闻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