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伦敦,3月21日,随笔:欧洲人面具“脱敏”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桂涛

为了衡量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程度,一个面具也许能捕捉到豹子的一瞥。

随着欧洲成为COVID-19肺炎的“中心”,意大利人放弃了遮脸仪式,英国人也不再去酒吧看足球了。这场“二战后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正在改变越来越多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对戴口罩的态度。如今,在欧洲的街道上,戴口罩不再吸引那么多陌生的目光,这暂时抛开了许多本地华人和海外华人的纠缠,外出时可以安全地戴上口罩。

随笔:欧洲人对口罩“脱敏”的背后

欧洲是外科口罩的发源地,但是大多数欧洲人从小就被教导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来防止他们传染他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等。,经历过中国人因戴口罩而受到歧视和虐待的事件。一名瑞士议员也因在议会会议期间戴面具而被驱逐,理由是“扰乱会议秩序”。

随笔:欧洲人对口罩“脱敏”的背后

70多岁的英国人尼尔德告诉记者:“在英国,戴口罩的人只有三种——医务人员、建筑工人和强盗。”显然,他不熟悉20世纪初“西班牙流感”期间欧美人戴口罩抗击疫情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具逐渐从欧洲人的集体记忆中消失了。因此,在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冲突:“戴口罩预防疾病”和“戴口罩是病人”。

但是现在,随着疫情中心的转移和中国出现的防疫效果,欧洲人对戴口罩的态度也在不断调整。虽然很少有西方政治家在镜头前还戴着口罩,也有一些人对戴口罩嗤之以鼻,但疫情的不断恶化和媒体的密集报道,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戴口罩不符合不同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戴口罩。

随笔:欧洲人对口罩“脱敏”的背后

这种变化让人感受到情感。今天,当全球化高度发展时,对这一流行病的反应需要加强所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并在全球分享有益的经验。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改变认知和向他人学习变得更加困难。这种困难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随笔:欧洲人对口罩“脱敏”的背后

在疫情期间,口罩在中国和欧洲之间不断流动。在中国疫情爆发之初,欧洲华人和海外华人购买口罩并将其捐赠回中国;如今,欧洲的疫情正在迅速蔓延,而中国也相应地使用口罩和其他防护材料来帮助许多欧洲国家。危机时刻的守望相助增强了中欧之间的信任,使戴面具超越了文化差异,逐渐成为真诚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成果。

随笔:欧洲人对口罩“脱敏”的背后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全球化概念的创始人之一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au)曾经说过,全球化的驱动力不仅是商品和生产的交换,而且是知识的交换。欧洲人对面具的逐渐脱敏为这一判断提供了生动的脚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随笔:欧洲人对口罩“脱敏”的背后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