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上海3月27日电:见证浦东机场的“国家大门”

新华社记者武玉、何新荣、陈杰

从26日18: 00开始,所有进入上海的人将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从27日起,所有需要进入上海口岸并转移到其他省市(江苏、浙江、安徽除外)的人员将在上海接受为期14天的检疫性健康观察。这是上海市防治肺炎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两项最新规定。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27日上午,新华社记者赶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重点报道上海海关防控境外疫情的最新情况。

海关官员拄着拐杖说:“回去工作只是一种职责。”

过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大楼宽敞整洁的大厅里堆满了方便面和防护用品。到目前为止,上海海关已经紧急部署海关人员从通关范围支援空港线。浦东国际机场的海关人员从500人增加到1339人,每天24小时运作,全面加强了口岸检疫力量。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作为“特殊时期”的象征,这些纸箱上贴满了鼓励的话语:“筑起坚固的防线,保卫国家”,“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站起来的凡人”,“风雨后总有阳光”等等。这些来自上海海关同事的鼓励话语与大厅背景墙上的一块红色牌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牌匾上有八个金色的大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记者看到一名海关官员拄着拐杖穿过大厅,等着追上来,但那名戴眼镜的女海关官员拒绝了记者的询问,只说她是在春节前受伤的。现在机场是防疫和控制的“火线”,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呆在家里疗养。"回到她的岗位只是一种职责,不值得面试。"。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事实上,每一位海关官员在“国家大门”的第一线值勤时,都有许多平凡却不平凡的故事,以预防和控制海外疫情的传入。正是通过他们在“国门”前线的无畏斗争,成千上万的人才能“安心定居”。看着这位拄着拐杖默默离去的无名海关官员,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防疫武器:增加负压隔离室等配置

在入境旅客通关现场,记者换上必要的防护装备,密切观察海关人员对入境旅客的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申报卡检查工作。在此期间,一些工人被拖进几个巨大的木制包装箱。近看,这是一个生物安全可移动负压隔离室。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行检查部副主任张舒表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疑似病人”的严重症状,如发烧和咳嗽,以防止可能的病毒传播和防止交叉感染。

张舒表示,浦东机场一直配备有负压隔离室,鉴于目前境外疫情爆发,相关配置正在增加。尽管她没有透露相关计划的细节,“如果工人们想尽最大努力,他们必须先磨快工具。”浦东机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员入境口岸之一,及时增加了负压隔离室等硬件设施,无疑增加了一层“安心”。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据了解,浦东机场海关目前正在对有发热等症状的移民进行医学调查,并立即安排“120”车辆转移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对无明显症状但高风险的关键人员启动创新的“130模式”,即将他们直接转移到指定的隔离点进行快速采样和检查。检测结果发布后,当地联合防控机构将实施后续处置。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海归:“让我们放心”

在等待通关的入境旅客中,记者遇到了一位来自伦敦的姓陆的留学生。她告诉记者,回国前,由于海外疫情,她的心理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她踏上浦东国际机场的停机坪时,遇到了“全副武装”的海关检疫人员,立刻变得踏实起来,“我真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全面,这是我们最放心的事情。我的家在江苏扬州。我将从入境开始,配合国内相关管理要求,做好隔离工作,努力不要给社区和家庭造成负担。”鲁说。

目前,浦东机场的移民管理,在就读于莫斯科、现居甘肃兰州的张(音译)看来,是严肃而紧张的,但“令人放心”。他告诉记者,在飞机降落和海关登上检疫后,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格管理,他确实有些紧张。“但正是这种严格性确保了对疫情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并对每一个返回者负责。”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浦东机场“国门”目击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