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天津3月28日电:“翻译小组”协助国际机场抗击疫情
新华社记者宋瑞
作为一名法语教师,何没有想到的是,面具、白色防护服和橡胶手套等防护装备会成为她翻译时必不可少的“装备”。
22日,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何全副武装,为从法国巴黎飞来的外国人提供入境志愿翻译服务。凭借她的外语专长,她参加了天津的防疫工作,以防止外来传染病的传入。
了解更多关于外国人的身体健康、海外旅行史、他们是否接触过COVID-19中的确诊或疑似肺炎患者、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平静他们的情绪...翻译志愿者协助海关查询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接机分流等工作。
何孟赢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她接触过的外国人解释中国现行的政策和法规,尽管她长期以来一直“抑制”自己防护服中的一些缺氧现象。"好的翻译可以帮助机场工作人员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对方."何孟赢说,在她志愿服务期间,一个法国孩子特意为她和海关工作人员画了一幅画,这让她感到很温暖。
“有时候,当我戴上面具时,我需要大喊大叫,互相交谈才能听清楚。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后,我会感到又渴又累。但穿上这种防护服,翻译志愿者对祖国来说也是一个障碍。”他对孟赢说。疫情过后,她将与学生们分享她独特的翻译经验,并给大家上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教师陈郁是巴西塞阿拉联邦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能够同时提供英语、德语和葡萄牙语的志愿翻译服务。“除了密集的翻译工作,我们还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严格查杀。双手都被酒精弄皱了,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一直在与这种流行病作斗争的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陈郁说,这项志愿服务使她再次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世界人民面临困难的时候,所有人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共同战斗,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抵御病毒。
在南开大学,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感染了学生。在招聘通知发出后的3个小时内,天津26名学生反应迅速,申请人数超过天津相关语言专业学生人数的80%。
22岁的朱越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的大四学生。" 24日,我们为30多位外国朋友提供了翻译服务,这非常令人满意."朱越说,防疫安全知识已经深入中国人民的心中,她希望帮助更多的外国朋友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传递中国精神和中国责任。
天津外国语大学派出了一支由67人组成的志愿者翻译团队,涵盖5种语言。英语学院国际贸易系的夏芝老师在翻译过程中,随时切换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言,尽量使用对方熟悉的母语,向外国人详细讲解和宣传有关防疫和控制的政策法规,耐心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
“尽管客户看起来不同,说不同的语言,但每个人都有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愿望。在目睹了国家为防止国外传染病传入所做的巨大努力后,我也希望用我的外语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夏芝说。
截至目前,南开大学已派出18名翻译志愿者协助机场工作人员为外国入境旅客提供德语、俄语、法语、英语等语言服务。工作时间总计超过230个小时,完成了130多个客户的入境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翻译团”协助国际机场抗疫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