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4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刘、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石毅23日在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目前的认识,一个人长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很小,目前还没有免疫学和病毒学的研究证据证明其慢性化。

专家: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

史毅说,关于COVID-19肺炎是否会成为慢性病的问题,专家分析,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不可能长期携带。从引起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两种冠状病毒来看,没有观察到感染者继续携带病毒;从中国成千上万的治愈病人来看,没有观察到长期中毒的迹象。

专家: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

“新型冠状病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石毅说,下一步是不断深化科学研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病毒的监测,深入揭示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密切关注病毒的变异。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疫苗和有效药物,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专家: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

史毅表示,COVID-19肺炎的防控仍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基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公众应该戴口罩,经常洗手。对于感染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及时的临床治疗能有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专家: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