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9字,读完约2分钟
4月25日,第92届预防和控制COVID-19肺炎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科维德-19重症肺炎治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介绍了科维德-19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
周建新表示,大病专家组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行的治疗经验,在不断完善中规范了治疗方案,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第一,加强疾病的早期识别。发病后约10天是疾病转归的分水岭。根据血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氧合指数和肺部影像学的变化,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患者转变为重症和危重型。
二是规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使用。对于常规氧疗失败的患者,使用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通气,评估肺复张和顺应性,并标准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41例危重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有效率达90%以上。
第三,保持流通稳定。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止一次感染性休克,因此维持循环的稳定非常重要。对于休克患者,应尽快评估容量反应性并实施限制性液体治疗。
第四,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在后期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观察痰液特征,并及时进行细菌学培养,根据具体病原菌制定抗感染方案。
第五,肠道功能的管理。危重病人常伴有弥漫性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胃肠内窥镜检查用于在内窥镜检查下识别出血部位和治疗病变。
第六,中西医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根据患者的核心病机和不同阶段,辨证施治,个体化用药。解毒、凉血、通腑泻肺是疾病进展阶段的主要方法,益气养阴、养土是疾病恢复阶段的主要方法。通过口服、鼻饲、灌肠和外敷给药,具有良好的退热、改善呼吸道症状、恢复胃肠功能、止血和增强患者体力的作用。
第七,做好精心护理。护理专家组制定了多项操作规程,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护理采取了集束化管理措施,如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开展精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八是危重病人恢复期的管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体外膜肺氧合和血液滤过的撤机指南。专家组制定了具体的操作程序,用于断奶和断奶的日常评估,一旦条件满足,将开始断奶。重症患者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撤离后,通常肺顺应性差。专家组每天进行自主呼吸测试和肌力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专家:新冠肺炎发病后约10天为疾病转归分水岭,北京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