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1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时代财经石承超
图片来源:中国视觉
百度云的“最高领导人”尹世明离开公司后,百度暴露了大范围的人事调整。在4月初宣布的人事调整中,有54人被提升为董事级或以上,其中包括3名副总裁和51名董事。
在过去的2019年,百度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同年3月,李彦宏通过内部信函宣布了百度的干部年轻化计划,张亚勤成为第一位申请加入退休计划的高管。根据新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百度将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选拔更多80后和90后进入管理层。
在百度、华为、金山等厂商争夺“第三块云”的关键时刻,尹世明离开了战场,这不仅是云业务战略方向的调整,也是适应百度人员结构的结果。正在重组的百度云准备好迎接这场关键战役了吗?
据36氪星4月23日的报道,百度云前总经理尹世明和副总经理张近日离开百度,称该消息已被数名内部员工证实。时代财经要求百度官方进行核实,但截至发稿时,他尚未收到对方对相关问题的任何回应。
与百度云关系密切的相关人士证实了时代财经近期组织结构变动的消息。根据它的声明,在调整组织结构后,它比以前更平了,但不清楚它会对业务产生什么影响。"它每年都被调整并适应它."
在此之前,百度云的最高领导人已经下台的消息已经被预示。
2019年9月,百度宣布整合智能云业务集团和cto系统,尹世明的团队向集团cto王海峰汇报。
今年3月11日,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发出内部邮件,宣布百度智能云(acg)的调整。其中,尹世明、张、退出原岗位,另有安排;百度智能云在云计算、智能金融、智能客户服务和渠道生态方面的业务领导者将向王海峰汇报。
百度对时代财经表示,自2020年初以来,百度智能云已经连续两次升级,智能云、ai技术平台系统(aig)和基础技术系统(tg)已经整合到“百度人工智能系统”(ai group,简称aig)中,并定义了四大赛马场,即智能政务、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客户服务和营销。
可以看出,在上述调整中,尹世明所在的acg从一个独立的业务集团合并到了百度人工智能系统aig的整体中,去年5月,其申报对象从李彦宏变更为王海峰,晋升为cto,从而减少了管辖范围。
至于尹世明辞职的原因,百度的一些员工告诉媒体,百度云目前的策略是通过人工智能来追求高速发展,因为企业客户现在更注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帮助他们创造新的价值,而尹世明和张的销售风格跟不上目前对b市场的销售风格,以前分散数量的销售策略不再可行。
一位分析师告诉时代财经,云计算市场正处于全面走向云计算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化自己的优势业务,从而占领市场。
百度云的优势业务是人工智能。上述与百度云关系密切的人士表示,与阿里、腾讯和华为等其他云供应商相比,百度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方面保留了绝对优势,而其他应用层面则“不同”。
2016年,尹世明被百度前总裁张亚勤聘为百度云总经理。与此次离职的张副总经理一样,两人都有着深厚的销售背景,分别是sap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和sap中国区副总裁。
技术公司快速进入云计算市场,从甲骨文(oracle)、ibm和sap等老牌It公司招聘人员,这是一种一贯的做法。这也意味着传统it企业的员工在全球云计算业务的早期开拓阶段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1年,ibm大中华云计算中心前总经理朱辞职,调任华为全球it战略与规划部高级副总裁,这被视为华为在云计算领域努力的象征;2014年加入阿里巴巴担任副总裁的刘崧是阿里巴巴云计算和大数据生态系统的主要推动者。在此之前,他曾在甲骨文和ibm担任高级技术管理和战略开发职位。
2018年,谷歌聘请甲骨文高管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接任首席执行官,帮助他们发展云业务。托马斯·库连(thomas kurian)上任后,他瞄准了谷歌不擅长的大规模企业客户的销售,并将零售、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媒体和娱乐以及制造业这五个领域视为扩张的重点。
与kurian类似,尹世明是向云计算转移的典型传统it业务骨干的代表。
加入百度之前,尹世明在sap工作了14年,担任售前顾问、售前顾问总监、公用事业行业销售总监、副总裁兼全球销售总裁助理。2012年,尹世明担任全球销售总裁助理,期间他走遍了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
可以看出,百度云与谷歌云相似,对尹世明在大客户销售方面的经验寄予厚望。2018年12月,百度调整了结构,将其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部。谈到这一变化,尹世明曾告诉媒体,其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公司对智能云有更多的期待和支持。
据《财经》报道,2019年初,百度云设定了100亿元的收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收入目标,百度给了百度云大量的人员扩充配额,并在原有1800名员工的基础上增加了2000人。
尹世明的成功开局直接宣告了百度云“大销售”战略的死亡。
据百度云内部人士透露,“罗宾(李彦宏)认为百度云在2019年失败了。”据该人士称,尹世明主张优先扩大其份额,“即使它亏损了,”但百度云在2020年的okr中增加了利润指标,而不是免费扩张。
由于云计算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业内普遍认为,只有三到四家公司夺走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百度、金山和华为都有望成为国内云计算制造商的“第三名”。
通过市场扩张或人工智能,百度云能够占据“第三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根据张亚勤在2017年的声明,“中国至少有三朵云,英美烟草可以做到,但每朵云都不一样。”此时,百度云仍以阿里和腾讯为基准。到2020年,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两者都远远落后。
即便如此,“第三块云”可能不会让百度付出代价。根据idc对2019年中国公共云市场的统计,华为云、百度云和金山云都占有5.2%的份额。在其他机构发布的市场份额统计中,亚马逊aws、华为云、百度云和金山云在中国均位居第三。
2020年1月,百度云并入人工智能系统,华为云也进行了调整。在调整模式方面,华为云在公司的地位有所提升,云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华为第四大业务集团。此前,“云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属于华为组织结构中的业务部门,其级别与业务组并列。
在“第三名”之战中,华为云表现出色。根据高德纳的最新研究报告,2019年,华为云(Huawei Cloud)在全球的iaas市场份额增长超过222%,远远超过阿里的57.7%和腾讯的91.3%,全球市场排名上升至第六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云。
与通常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的百度智能云架构不同,由于华为本身在ict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在事业部登陆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依赖云计算能力的情况更为普遍。
2018年7月18日,任在华为gts人工智能实践进展报告中将华为云定位为生态合作伙伴种植“作物”的“黑土地”。在陆地上,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服务可以顺利通过。
上述云计算分析师告诉时代财经,在未来的云计算市场中,将更加关注生态和服务方向。百度云和华为云有不同的出发点、游戏风格、提供的产品甚至最终的市场目标。
“百度做云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在中小型网站上为小型程序和中小型企业服务,二是考虑使用搜索和其他产品的C端用户,用C端驱动B端。”爱传媒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毅告诉时代财经,“华为更关心硬件和系统的建设。云服务的销售可以与终端产品挂钩,所以更加注重云服务产品的输出。起点不同,提供的产品也不同。”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告诉时代财经,很难直接比较双方建立的市场价值。“百度拥有数以亿计的搜索和网络磁盘等用户产品,互联网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华为主要从事2b业务,但也可以通过B端客户间接服务更多的C端用户。”
张毅认为,华为云和百度云未来不会有太大的竞争,而华为云更有可能面临阿里和腾讯的直接竞争。
根据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百度云的2b业务流程最近也加快了。4月3日,百度宣布中标央视媒体项目1900万元,将与央视合作建设一个私有化的人工智能平台;4月13日,百度发布了基于自主研发的arm服务器的“云手机”产品,可以实现Android原生应用和手机游戏的云运行,涵盖云游戏、云应用、云虚拟现实和云办公四种场景。
重组后的百度云也急需一个外观。据悉,百度智能云“云志峰会”将于5月18日进行直播,届时将展示几项核心轨道业务的成果,aig轨道的负责人也将到场。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转折中的百度云:扁平化、重AI,与华为云正面争夺“第三”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