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记者白、袁玉婷、)“乡亲们带给我的是‘扶贫茶’和‘幸福茶’。”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龙贤文应邀来京出席两会。除了四条建议,今年春天还采摘了新的茶叶。

“不要低估这些茶,一片叶子,丰富人民。”茶叶来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慕容镇牛叫村。龙贤文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湖南代表团驻地,龙贤文等代表讲述了关于茶的故事。

牛角山村曾经是一个古老的、小的、边缘的、贫穷的村庄,居住着纯粹的苗族人。54岁的龙贤文是这个村子的本地人。小时候,他住在毛的小屋里,点着一盏煤油灯。他听着苗歌里的苦涩:“有女人嫁到牛叫山,三月米,六月过不去。土豆藤野菜是主要的食物。”

带着新茶上北京——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的扶贫故事

“因为你很穷,知道吃得不够的滋味,你会有更多的精力来摆脱贫困。”龙贤文说,他在外打工,摆摊,开杂货店,当包工头,努力工作,拿着一份钱,成为80年代末镇上第一个一万元的家庭。

龙显文心中有一个想法:致富并不富裕,但却是带动村民致富的真正本领。所以,在1994年,他回到了村子,成为了村主任。四年后,他被村民选为村党委书记。

与贫困的斗争是这样开始的-

龙贤文率先创办了一家村办企业,利用海拔800多米、生态良好的荒山开辟茶园,发展林下农业,与牛叫传统村落一起发展苗寨旅游...2008年11月,湘西自治州牛叫山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挂牌上市;2009年6月,古丈县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2010年8月,古丈县吴航苗寨旅游公司开门迎客。

带着新茶上北京——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的扶贫故事

大山曾经使人们陷入贫困达数千年之久。可以改变一个思路,小题大做,但是找到一个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摆脱贫困。

龙贤文领导着村支部的两个委员会。在牛叫山村的茶业经营模式中,他特别加入了贫困户建档建卡的参与渠道。通过这种方式,贫困户可以分享土地、茶园、劳动力和资本,并可以通过地租、工资、剩余分配、第二次返利和分红等方式获得收入和分享红利。

带着新茶上北京——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的扶贫故事

在一小片茶叶的周围,牛叫山村有6家村办企业,一条生态、绿色、有机的整体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2016年,牛角山村脱贫。

2018年,龙贤文专注于帮助穷人的一种特殊方式——白茶。他去了白茶的发源地浙江安吉县黄渡村四次,讨论合作细节。

回到牛叫山,他带着技术人员在田野和山脉之间穿梭,选择土地,打桩和画线。另一个家庭来宣传扶贫政策,并在黄渡村推出“白烨一号”。

在多方支持下,占地500亩的“白烨一号”终于在牛角山区翁草村、新窝村和航楼村生根发芽,黄渡村捐赠了茶叶种苗、包装技术和包装回收,惠及116户430人的贫困人口。

如今,牛角山茶叶基地占地10800亩,建成了年产1000吨、面积4600平方米的茶厂,获得了有机产地和有机产品的双重认证。

2008年前,牛叫山村人均年收入为791元,2019年达到18618元。牛叫山村的工业发展使11个周边村庄的5000多户家庭和近20000人受益。

一杯茶的故事还在继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龙贤文把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写进了自己的建议中,如解决农村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瓶颈等。"从扶贫到农村振兴,关键是搞好工业."龙显文说道。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带着新茶上北京——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的扶贫故事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5465.html